时瑾和那些一听说男女同榜会增加官位后,就觉得自己一定能把世家女比下去的学子不同,他曾经在西成读书西成和东成离得近,定安的书山学院他也曾去过,只是那时他心不静,不够刻苦,先生们不愿意要他。
他也算是天资聪慧,只因不够努力,那些先生就能毫不犹豫的拒绝他,其他想入书山学院读书的学子有多优秀可想而知,那些能真的进去的有多强,也可以推断出来。
朱瑶彧和钟婉宁,可都是进了书山学院的。
要说书山学院是看在她们出身大家的份上,放她们进去,时瑾第一个不同意。
若书山学院真的只看衣冠不看人,那世家大族的子弟还不全跑书山学院读书去啊?毕竟书山学院有名。
从书山学院出来的世家女,时瑾可是半点不敢小觑,尤其朱瑶彧才名动天下,她参与春闱,时瑾连状元都不敢肖想。
时瑾坚决支持女帝科举改制,同时更加努力的读书,只希望他若为进士,能靠着年龄和长相,做个探花使。
这一读就是一个月,二月初一,时瑾突然听到院外一阵喧哗。
推门出去,看见是母亲携友自街上回来,两人均是满脸兴奋,一同随行的人们都高兴的不行,口中讨论着一件事。
“陛下会坐车出城,南下去万里山封禅!此次出城,准许百姓两侧观望,无需跪礼,午后未时初自宫门起。”
“那些官员还说,今晚无宵禁呢!”
“陛下是什么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