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琬在《胡桃》中教导了她表现的方法,加入一些合适的小动作,看起来就会像模像样了;而萧赫教了她如何代入情绪,那就是选择与之类似的自己经历,这是最快,也是最贴近的方法。

姜妍经过一个半月的密集训练,刚刚让她来选片段,她几乎是想也不想就选了这个和妈妈刚刚聊到过的台词场景。

南导双眼闪烁着湿润的光芒,快步走到她面前,顿了顿,才用平静的语气,问道。“你是怎么想到的,为什么这么演?”

这句台词出自南导成名作,是她自傲的心血结晶不假。这句台词也是她发自肺腑的,整部电影的精髓也不假。

如果姜妍仅仅只是选择了这句台词,当然不可能打动南导。

当年她为了拍这一句话,拍了一个星期,各个角度,各个时间,还有各种语气。她抓破了头,拍得整个剧组、演员都拍吐了,拍得抗议,也不肯接受平庸的成果。

因为对于南导来说,她的整部电影就建立在这句话上。

她当年对着所有素材挑选之后,留存在电影之中的片段是这样的。

悬崖之上,躲避追兵的母女两个紧紧相拥。摆在她们面前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通过山民建造的绳索吊桥,到山的那边去。

然而这不是普通现代所见的结实又宽阔的绳索吊桥,而是只有两根绳子,在强劲的山风之中猛烈的摇晃着。

母亲在悬崖旁看了一眼,便瘫坐在地,腿软得连站也站不起来了。

但是她不得不站起来。因为她的女儿是个盲女,是绝对没有办法自己过桥的。如果她不站起来,女儿和自己就都会没命了。

南导当年的这句台词是母亲背起女儿,盲女感受到母亲的害怕才说出来的安慰话。盲女说完,母亲欣慰地笑了起来,终于鼓起勇气踏上了绳索吊桥。

看完电影的人都说,虽然盲女自己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是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已经让母亲死而无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