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盖房子

刘大全每年出去都会递封信来,这回的信比上回得厚,想来上面有刘崇山说的话,以往她收着信,都是到村长家请他们帮着念,今天就想找刘桂圆试试。

“能认得,我念给你听,展信佳,见字如晤,我已……”

刘桂圆一字一句的读着,这应该是刘大全找人代写的书信,全是文言文,大致讲的是他在六月十三号到达的石头城,跟着戏班子边唱边走,一路还算平安,写这封信的时候是六月二十号,再过两天,他们跟着戏班子要继续往南,大概年底的时候才会回来。

一直到信的最后,刘崇山夫妇才说了两句话,大概就是说他和张氏在外头吃住都还好,叫她们在家料理好庄稼,该收的收该种的种,交粮纳贡就找二叔和三叔帮忙,等他们回来再还。

一连念了两遍,顾氏才捏着信心满意足的走了,她男人每年都是年底才回来,她都习惯了,这下亲耳听到他一切平安,她就放心了。

“爹在信上说年底才回来,不过这是六月里写的信,现在才到。”

六月的信,在石头城托信客送到太安城,再坐船送到清河镇的花石村,足足送了两个月,不可谓不漫长,但能成功将信送到,刘桂圆已经很满足了。

“要是咱能回一封信就好了,叫爹娘回来家,不在外面待了。”刘花生有些想爹娘了。

“他们移动了,这信往哪里寄,只能慢慢等了。”刘红枣轻声安慰她。

等到摘好花生、剥好玉蜀黍,二叔家的庄稼也收得差不多了,姐妹三个先找二叔帮忙交了秋税,再之后就是请二叔找人帮忙起房子,在院子东侧,原先种葫芦的地方,加盖一间厢房。

听人讲,一般儿子住东厢房,女儿住西厢房,但刘崇山没有儿子,她们三个自然可以住东厢房。

“你几个是真能干,行,二叔知道你们在镇上卖月饼发了财,放心,一准儿找人给你们盖个气派的厢房!”

三个侄女在镇上卖月饼卖了小半个月,刘崇林哪能不知道,更何况他还帮着喂了三天的猪。

“二叔,你在外头和人拉呱可别说漏嘴了,俺几个在镇上是帮姨母卖月饼的,就挣几个辛苦钱。”刘桂圆知道财不外露的道理,就提醒了他一句。

“那是,在外头我肯定不这么讲。”刘崇林当然知道这个理儿,就是这咱讲讲而已。

“二叔,盖房子咱几个都不懂,你搁里头多费心,需要多少钱,你尽管开口。”刘红枣作势就要掏钱,出门前她拿了五两碎银。

二叔接过一把碎银,稀罕的瞅着,他家里卖竹筒糕见的都是铜板,很少见到碎银子,用手掂量掂量,重得很,随即笑出了牙花子,说:“这咱家家户户都收过了粮,村里闲人多的是,你这个房子好盖。”

第二天,刘崇林就叫上两个村人,先到镇上买了木材、石料、陶瓦等物,接着到邻村请了一位会盖屋的老师傅,再喊上村里几个隔房兄弟,一起夯土和泥忙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