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琏听王熙凤分析的头头是道,一时也愣住了。
去年贾珠外放,李纨带着兰哥留在京中侍奉长辈,贾母交代她:帮王熙凤一起管家也没继续下去。正是她大权独握、风光得意的时候。王夫人想分权,给她平添不少麻烦,这两日见她接连吃瘪,王熙凤可算是出了一口气,解解恨。
现在府里闹事的下人没有几个,被贾母处理一回,敢大贪的更是没有,她管家管得风生水起,好不自在,最烦这时候有人给她添堵。
想到管家她又想起一件事,和贾琏问道:“他日宝钗嫁进来,老祖宗不会让她管吧。不是我说,府里三个孙辈的媳妇,这权力分的太散也不好。”
贾琏还能不知道王熙凤舍不得手中的管家权?看她又找补一句觉得好笑:“人家才看不上这点子东西,圣上给琮弟赏了座伯爷府,离皇城很近,人家小两口成亲后去新府第住,不和我们一起挤在荣国府里。”
王熙凤放下心来,又一时惆怅:“宝丫头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自己当家作主,还不用晨昏定省请安听训。琮兄弟真是给足她体面。”眼睛斜楞贾琏一眼,暗叹:都是一个爹生得,差远去了。她啊,就是天生劳碌命,和伯夫人比不上比不上啊。
被王熙凤念叨的贾琮刚刚回府,白日里和蒋英他们在酒楼一起吃了顿饭,聊聊这一年彼此的经历。回来的路上看见有卖糖葫芦的,鬼使神差就买了两串,宝钗成日在深宅大院里,应该很少吃到这种外面的小吃。
等他拿着糖葫芦走到梨香院时才发觉不妥。这里禁止未婚夫妻婚前见面,他可不能大大剌剌进去见宝钗。从未被难住的贾琮一时犯了难。这时候他才羡慕宝玉和黛玉,两人从小就一块吃一块玩,也不用避嫌。哪像他,送个糖葫芦也送不出去。
和下人一打听,薛蟠也不在府里。贾琮是趁兴而去,败兴而归。
白羽指挥院子里的小子们烧水给贾琮备着洗澡,他想着贾琮去梨香院会晚些时候回来,一回头却看见他家爷手里拿着糖葫芦冲进了书房。他挠挠头,三爷今儿是怎么了,风风火火的。
冲进书房的贾琮提笔给宝钗写了一张纸条,克制又不失分寸,连着糖葫芦派琥珀一齐送过去。
此时已经是酉时三刻,宝钗听说有人过来还好奇是谁。
送走琥珀,宝钗拿着纸条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手里的糖葫芦明明是冰的却觉得烫手。
莺儿不知道那纸条上写的什么,她家姑娘竟还没看完,出声问道:“姑娘可是要吃糖葫芦?姑爷的心意难得。虽然过了晚食的时间,也可少吃一二颗。”说完又捂嘴笑道:“依姑爷对姑娘的心意,往后啊,这糖葫芦可少不了喽。也难怪三姑娘羡慕小姐,阖府上下,能让姑爷这么上心的,除了老太太,姑娘就是排在第一的。”
宝钗心中甜蜜,却还是注意着分寸,提醒莺儿:“咱们自己知道就好,不要拿出去说。”今上以孝治天下,父母长辈排在前头,然后是子孙后辈。她一个未过门的妻子,争这些干什么?让外人听了,笑话她猖狂不说,还会给贾琮惹麻烦。
宝钗少见地教导莺儿,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本就是客居于此,行事间不能有半点差错。今日你在我这里没,日后难保不会在外前说胡话。”想到贾琮,那个待她极好的人,抿了下嘴又说道:“既然他这般看重我,你更应该要注意平日的言行举止。不能丢了脸面,也不要给他惹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