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这些人只是添头,究竟谁抄袭了谁,谁是那个抄袭人,谁撒谎成性,方才是今日时间的重点。
书在这群人的手里传了不到一圈,教室里的呼吸声都粗重急促了许多。
有人喃喃自语不可置信,有人摸头望天喟叹不已,有人左右看看尴尬笑笑。
无论他们做什么,都是在掩饰自我内心的心虚与尴尬。
他们太冲动了!
逍遥子太可恶了!
他们差点就做了别人手中的刀,愤怒!
为什么他们看过书,不用许意迟或者旁人多说一言,便认定是逍遥子抄袭了呢?
原因很简单。
这两本皆是笔记+游记+故事+知识性质的,有地理风物、民风民俗,也有以美食为基础的奇闻逸事。
换言之,《食录散闻》在讲一些美食、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的时候,偶会穿插一些奇闻异事,多以故事为主。
为了行文的有趣,也为了能最大程度地调动读者的好奇心,这种故事占了不小的篇幅,便是在一些知识性强的章节中,偶尔也会以唠家常对话的口吻,提及“我的朋友如何,他们曾遇到了什么妙事”诸如此类。
如果单看《食闻散记》一本,或许只觉得它和《食录散闻》很相似,有些内容好像似曾相识,也只当是自己话本子听多了,留下的后遗症。
可是许意迟明明白白地将两本《食录散闻》与那本高仿书《食闻散记》放一起,又具体到特定章节的特定内容,粗看还好,两边一起看,但凡人不傻,便知这其中的猫腻之处!
差不多相同的故事结构,相同的情节走向,然后换掉了里面的人物身份、名字、职业,看似是全新的,可放在一起对照,发现这两个故事只能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