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已死

忽然间,他余光中似乎看到了一闪而过的寒光。

脖颈一凉,一柄剑已经抵在他的颈间。

那剑生得极为怪异,剑背极厚,在剑锋处乍然收薄,寒光一抹,即使在黑夜中也璨然生辉。剑刃锋利到令人胆寒,微微一动就带起令人骨骼发麻的冷风,仿佛稍一接触,就会如同切豆腐般割破皮肤,血如泉涌。

一个淡淡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

“谁敢开城?”

借着月光,他看到一位年轻的女子从阴影中缓缓走了出来。

她的手很稳,稳到那样吹毛断刃的利剑,搭在他的脖颈上,竟然感觉不到一丝一毫的颤抖。冰冷的剑锋贴着他的皮肤,仿佛在下一刻就会直接割断他的喉咙。

孙万张了张嘴,旁边的主簿已经吓得瞠目结舌,结巴道:“你……你是什么人!”

戚玉霜冷笑一声:“我不是什么人,我只是一个不肯投降的百姓。”

没有人敢上前呵斥她,这个女人仿佛天生就有一种信服力,让人不由得信任她、敬畏她——这是一种见过鲜血、掌过刀兵的威信,是一种在真正的硝烟烽火中磨砺出的气场。在乱成一团的局面中,她冷静得不似凡人,在乱声嘈杂中岿然不动,双眼中折射着极为锐利的寒光。

她像是经历过千万次这样的混乱……孙万的思绪有些飘忽。

戚玉霜的眼神扫过周围双股战战的大小官吏,道:“你们是三岁小孩吗?犬戎人说什么,你们就信什么?”

“他们说投降就饶你不死,你以为真的投降,就不用死了吗?”

一次次血的教训曾经告诉大孟北疆的百姓,对于大举入侵的犬戎,一旦攻下城池,就是血流成河的惨相。十年的松懈,让这些边境的官吏已经跪软了骨头,磨灭了锐气,早已忘了一代代用鲜血告诫后人的教训:

要么抵抗,要么死!

她拉着孙万的肩膀,猛地把他转过身,按着他的头向城下看去:“看看现在的百姓们,他们为什么围在这里?”

城门已经围拢了大批的百姓,许多青年男子正扑上去与门口绞动绞盘的官兵撕扯起来,用尽全力,不让官兵把千斤闸升起来,更有人合力搬来重石,死死将城门顶住。

“他们不怕守城,不怕断粮,他们在害怕你们这群软骨头的父母官开城投降,把毫无防备的他们置于犬戎的屠刀之下!”

“你们宁可相信犬戎人的许诺,也不相信自己手中的刀剑和我大孟坚如磐石的城墙吗?”

孙万喉咙发干,一席话如重锤砸在他的脑中,在绝望的泥泞里,忽然生出一点希望的火光。

是啊,他们还有上千官兵,还有高墙作为倚仗,哪怕是他们尽数战死,城内还有数万百姓,皆可与犬戎一战!不到最后关头,怎么能轻易开城,将一城百姓的性命托付到敌人手中?

戚玉霜的剑没有动,她平稳地说道:“大人,想清楚了吗?我没有太多时间,我数三个数,你让官兵停止开城。三——”

“不必了!”孙万突然不知道从哪里生出一股勇气,大喝一声。

戚玉霜被他吓了一跳,这人突然大喊大叫干什么?

“不想死就别乱动啊,我可不想你这人成为我剑下第一个亡魂。”戚玉霜小声威胁,“我剑下可从不斩无名之鬼。”

孙万:“……”

他清了清嗓子,态度也转变了:“姑娘,不必拿剑指着我,我已经明白了姑娘的意思,这也正是我所想的。”

“哦。”戚玉霜无所谓地收回了剑,“其实我指不指着你意义不大,实话说,一丈之内,我随时都可以取你性命,你自己有数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