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人称小四爷

现在六千两银子在洛河县,可买不到一千石粮食。

“在下的铺面也会另行在城外长搭粥棚,协助洛河救济来到此地的逃荒人。”

苏意提出要求,再顺便捐粮,远比一来就主动捐粮更稳当。

因为衙门成为了这批人手的背书人。

同时却能安置一批人手做工,有利收获民心、声望、有利政绩。

还得到了捐粮。

一边完成府衙的号令、一边同样积攒政绩,而非盖上“不作为县城”的罪论。

这于县衙是绝对有利的。

而于他们,也能顺势解决一些问题。

“好,林某定会倾力相助,请放心。”

林师爷一听,几乎不作犹豫立刻就应下了。

在李城守号令各县就地施粥、安置逃荒人时。

整个应州各县镇,就与李城守绑在了一条船上。

整个应州衙门,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人可以拒绝。

拒绝,就意味着不服府衙政令,比作死还危险。

不等秋后算帐,府衙就能派人来掀了县令的帽子。

因此,作为离北地更近的县城,张县令与林师爷和六房主薄一开会,就决定豁出去了。

跟着李城守一条道走到黑。

因此,张县令亲自找粮食去了,师爷留守处理日常事务。

万一有什么不当之事发生,也有避重就轻保一衙上下平安的理由。

而今有善人送粮上门,岂能不收?

见他同意,苏意抱拳一礼,再看向铺头方向,已经站成几排的人手。

“你们不认识东家,东家也不认识你们。”

“但这之间已有洛河县衙为保、林师爷为中间人,这做工就不怕双方吃亏了。”

“现在……请林师爷按在下刚才的需求,选出人手。”

苏意示意林师爷。

林师爷也不客气,目光如炬看向那排着队的人群,伸手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