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国公先请了太医来为自己看病,过两两天,让儿子代笔,写了份折子递了上去。
求皇帝给外孙一个恩典,给他个官当当。
皇帝看到景国公的折子,想起景国公在他做皇子时出谋划策的时光,不禁感慨万分,问身边伺候的太监道:“景国公最近的身子怎么样?”
景国公比老皇帝大三十余岁,在老皇帝是弱小皇子时就选择扶持他,两人也算是风风雨雨走过了二十年。
老皇帝登基没两年后,景国公一方面因为身体原因,一方面防止功高盖主,另一方面也是为给儿子让位,他占据高位,儿子就上不去,于是急流勇退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回家养老。
太监回道:“一直疾病缠身,如今听说女儿孩子被换,似乎是将这个错揽在了自己身上,心有愧疚,还叫了太医。太医说这是心病,得自己想开才行。”
老皇帝想了想,觉得给李建丰一个不错的官职,想必能让老活计开心点。
不过这个真世子是个放牛郎,无学识无才能,肯定不能重用。
老皇帝正好对这个真世子有点好奇,于是给他封了个御前侍卫。
这是个数量不固定,主要以勋贵子弟、重臣子弟为主的虚职侍卫,说是御前侍卫,其实主要是侍奉皇帝的虚职,只有皇帝得用的才能侍奉左右。就连官职等级高低都不同,全看皇帝的喜好和心思。
不过因为靠近皇帝,有能力的表现的出彩入了皇帝的眼,封官加爵不成问题。所以这个职位,在勋贵子弟中是热门。
历史再次发生了偏差。
安景铭重生前的一世,李建丰表现出来的是工业、商业的天赋,被封官时,做的都是文官。
这辈子却一开始就是武官,做一行爱一行的李建丰又会怎么开发自己的职业天赋,升职加薪呢?
伯夫人和李婵一家是圣旨到了晋安伯府才知道李建丰被封为了御前侍卫,谢旨送走太监后,伯夫人感动道:“肯定是你外公出手帮你讨的差事,你可得好好谢谢你外公。”
晋安伯是个没用的,他肯定是没能力也不想给李建丰弄这样的差事。
李建丰也猜是伯夫人娘家出的力,当即点头道:“是该好好重谢一番。”
伯夫人立刻备上重礼带着李建丰回娘家。
见到景侯后,景侯承认了,笑道:“爹也是想补偿你,我寻思这样他也能少点愧疚,便答应了。为了给你个惊喜就没和你说。”
伯夫人抹泪道:“真是天大的惊喜,幸好有你们念着我帮着我,不然我就要被晋安伯府给气死也欺负死了。”
幸好景国公府人员简单,重情轻利,人口多一多,这份恩典他们自己就得抢破头,哪里落得到外人。
虽然话不好听,可在古代,女儿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她生的孩子更是外人。
就算是现代,也有不少人有这种思想。
李建丰感谢道:“多谢外公和舅舅的关心和帮助,日后我一定会厚报你们的。”
虽然他自信自己没有这份帮助日后也能崛起,不过伯夫人和景侯不知道,他们愿意帮助自己,李建丰自然是感激的。
“哎,别这样客气,我们帮你可不是指望你厚报我们的,日后你好好孝顺你娘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感激了。”
李建丰连连点头。
然后母子又去见景国公,陪他用过午饭后,母子待到下午才离去。
=====
第一天去皇宫上班,李建丰在一位小太监的带领下,去见老皇帝,从早上等到中午,老皇帝才有空接见他。
李建丰进门后先是给皇帝下跪,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老皇帝声音厚重道:“抬起头来。”
李建丰抬头,眼睑低垂,没有莽撞的直视老皇帝。
老皇帝见他五官端正,长的有四五分像景国公年轻时候的模样,神情和蔼地点头道:“你很像景国公年轻时候,如今回归晋安侯府,还习惯吗?”
李建丰恭顺地回道:“回圣上,臣一开始有些不习惯,不过后来天天上课,忙的晕头转向,不知不觉就适应了。”他现在已经有官身,可以称呼自己为臣而不是草民了。
“哦,回了侯府都学了些什么?”
“主要是礼仪和识字。”
“识字识的怎么样?”礼仪不用问,皇帝已经从太监处知道他学的不错,何况进殿后他表现的规规矩矩,不说出挑,但的确没有错误。
“回圣上,臣已经认识一些常用字,可以读写简单的书信。”
老皇帝随手扔下一本奏折到李建丰面前,命道:“读一读。”
李建丰捡起开始读,他的声音很稳,语速均匀,声音洪亮,咬字清楚。
老皇帝这才发现他面见自己没有一丝紧张。
要知道每隔三年一次殿试,不少考生因为他的到来都会因为紧张,出现各种误差,发挥失误。
这些考生还是不知经过多少次科举考试筛选出来的精英,大部分家世背景都很不错。
而李建丰一个放牛娃竟然第一次面见皇帝就如此沉稳,让他刮目相看。
老皇帝听着,等他读完了,才开口问道:“你不怕朕?”
李建丰回道:“若非圣上你明察秋毫,如今臣还陷在真假世子的泥潭里不可自拔,臣感激圣上,感恩圣上,见到圣上心中只有亲近,又怎么会怕呢。”
老皇帝笑了,觉得李建丰很不错,说道:“你倒是个懂事的,只是有些太谦逊了。”
“这奏折我刚看过,你通篇读下去无一错字,才半个月就有这样的能力,可见你的勤奋和向学之心。”
李建丰回道:“臣已经二十有二,一生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甚至是三分之一,而这些时间都是浑浑噩噩虚度过去的。比起其他人晚了太多,臣不勤奋不努力,更追赶不上其他人了。”
老皇帝摇头道:“晋安侯府实在可恨,鱼目换珍珠,白白浪费了你这个可造之材。”
他本想罚晋安侯府,只是转念一想晋安侯府已经成了晋安伯府,一事不好罚两次,何况日后伯府是李建丰继承。
因此改口道:“既然你如此有向学之心,每日上午你都去文华殿旁听吧。至于官职,就升为五品带刀侍卫。”
文华殿是皇子读书的场所,教导皇子的都是天下有名的大儒。
一想到要和皇子一起读书,李建丰真心不想去,只是他没有拒绝的权利,只能谢恩。
不过幸好老皇帝也给他升了职,五品的官职看着不高,其实作为新人,一开始就封为五品,起点已经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