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书中描写,年底会有很多两府下辖的田庄庄头来送财物。
我想找的,便是其中一个田庄上的人。
在无数个丫鬟路过之后,我终于看见了一个穿着细布衣裳,胡子拉碴的男人。
顾不得避嫌,我连忙上去问道:
“请问您是从哪个田庄子上来的吗?”
那男子奇怪地瞪了我一眼,没好气道:
“你看我像个庄稼人?”
我点头也不是,不点头也不是,只得傻站了片刻。
他估计也不想浪费时间:
“你新来的吧,以后少问这种失礼的问题,仔细挨打。不知道你找谁,今儿乌进孝他们家的人来了,在珍大爷院子里呢,你去找找吧。”
说完,不待我说话,他便迈着大步子去了。
“谢谢你!”
我对着他的背影抬高了声音,他倒吓了一跳,回过头又瞪了我一眼。
我顾不得他怎么想了,心中涌出久违的喜悦。
原来,我还能再见到故人吗?
忍不住提起裙子,一路小跑,看见门就探头往里看,终于找到了贾珍的院子。
很好找,因为门口停着好多牛车。
我微微喘着气停下脚步,先向每一辆车上细细看去。
熟悉的脸没有找到,倒是收获了不少好奇的目光。
没事的,好事多磨。
我在心中安慰着自己,顺着敞开的院门向内看去。
因为要抬东西进出,本来立在门口遮挡视线的围屏已经撤到一旁,院内的景色一览无余。
我第一眼就看见一个蓄了胡子,穿着比王熙凤的皮草还夸张的皮草大衣的壮年男子背着手站在正房台阶上,一群锦衣的公子垂手立在一旁。
暗笑,贾珍的扮相似乎每年都差不多啊。
再将院中人一个不落地扫过,穿着布衣的,皆是中年男子,哪里有我想找的人的影子?
还欲再看,贾珍却发现了我。
“哪家的小丫头,如此没规矩!”
或许是误以为我是哪个客人带来的丫头,贾珍并没苛责我。
我回身跑出了他的视线,却把离我最近的牛车上,闲看热闹的年轻小喽啰逗笑了。
“你在这儿慌慌张张干什么呢?”
他半开玩笑半恐吓地主动跟我搭话。
“我找一个人。”
这是最后的稻草了。
我用殷切的目光看向他:
“你们庄子上,三两年前,有没有来过一个十岁出头的小男孩,长得……不胖也不瘦,小名儿叫小毛?”
“不胖也不瘦——”
他先被我毫无用处的形容词再次逗笑了,听到了“小毛”二字,却收了笑意。
我不由得忐忑起来。
“小毛啊,我知道,但是不知道是不是你说的那个。”
我心脏狂跳:“有一年春天,从金陵来的,说一口和我差不多的金陵官话——”
他点点头:“这倒是对了。”
我几乎抑制不住自己声音的颤抖:
“他,他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