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临辍朝三日,日子过得当真爽快。

第一日夜间跟皇后闹了一场邪火……

第二日他微服去汤若望玛法处逛了逛,两人喝了小半瓶涩口的红酒;从汤玛法处出来,他借着酒劲儿去近郊跑个马。傍晚回到紫禁城,一个他一匹马都水淋淋的,庄太后见他时,他仿佛刚从水里捞出来。太畅快了!跟皇后的不快也一扫而空。

第三日他让吴良辅把奏章拢了呈上来,预备收收心,第二日上朝视事。正在养心殿用功,小太监来报:“万岁爷,惠妃娘娘来了。”

顺治帝抬眼,见惠妃石氏着了一身嫩鹅黄的襦裙翩翩行礼。惠妃石氏是汉族,祖父石惟岳是万历朝的名进士,曾在大厦将倾的明朝为官,父亲石申是明清两朝大儒,目前官至吏部侍郎,她因祖父和父亲的声望应选入宫,是宫里唯一的汉妃,在嫔妃间地位超脱。

惠妃石氏十六岁,长了一张清淡的汉人脸,面白如玉,皮肤光滑细腻,眉目舒朗,三寸金莲,走路摇曳生姿,更添了她的风情。且宫中只她能着襦裙,在后宫美人儿的一众旗装中显得尤其飘逸脱俗。

顺治帝以前对她非常宠爱。

起初选汉妃入宫,是为了安抚汉将和士绅。清朝甫入关,八旗精骑攻城略地,抢得到的是土地人口,驯不服的是人心:南方朱由榔小朝廷高举反清复明的大旗,各地农民起义军此起彼伏,海上还有郑成功。

为了安抚汉族高官和将领,顺治帝亲政后力排满蒙贵族众议,纳了出身世代大儒之家的石氏为妃。不得不佩服顺治帝的鸿才,这招棋从小处入手,干了件大事。一个纳妃的举动,安抚下多少前明的高官和将领,满清第一家先破除了民族樊篱,博学的鸿儒于细微处见到清与元不同的真章。

本是为了朝政“不得不”纡尊降贵所为,顺治帝见到惠妃石氏本人后,发现她容貌端丽,谈吐雅致,为人清逸。大喜过望之下,既爱她容貌,又敬她学识胸襟,两人亦夫妻亦师友,顺治帝跟她一起两人用汉话谈诗论道,别有情致。

只是后来宫里嫔妃越来越多,前朝顺治帝政事繁忙,后宫庄太后总忌惮惠妃诞育有汉族血统的子嗣,顺治帝便渐渐对她淡了。

今日她竟然主动来养心殿,且打扮得如此甜蜜可人,顺治帝眼前一亮,磁性声线说:“惠儿起。”

“臣妾萃了一盏茶,给万岁爷尝尝。”说着,她从食盒里捧出一盏薄如蝉翼的白盖碗儿,启开盖儿,一泓翠绿色的茶汤,盛在白盏中,尤其好看。

顺治帝接过盏,先闻到一股茉莉花的香气,仿若置身茉莉花丛,“好香。”他赞道。

一饮而尽,入口微苦,回味却是甘的。只是异香扑鼻的一碗汤水……借着这盏茶,顺治帝突然想起前日他在慈宁宫饭后饮的那一碗。

电光火石间,他突然懂了。怪不得他对皇后那么失态,一股邪火压都压不住,原来她们用这些下作手段算计他。想到这,顺治帝眉毛拧成一条。

惠妃石氏立在旁边看他饮,只见他开始还乐呵呵的,等他放下碗时,眉头先皱紧了。

“万岁爷?不合您的口味?”惠妃石氏忙问了一句。叫了一声没反应,她又轻轻唤了句,“万岁爷?”

顺治帝还在想,若是她们一起算计他,皇后为何临了不肯,对他又挠又踢?皇后的俏脸在他眼前晃,生无可恋的一双眸,戒备疏离的神色……

他抬眼看旁边的惠妃石氏,正殷勤关切地看着他,这才是嫔妃该有的眼神,这几次皇后的眼神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