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大嫂去卖菜饼,又热乎,又松软,咱们再送点儿菜汤,比大家伙儿自个儿拿的干粮好吃多了,肯定有人愿意买。”
听着周三郎的话,杨氏有点心动,“这能行吗?现今家家户户都没余钱,去修水渠就为了那十几个铜板,谁舍得花钱买吃食?”
周三郎挠了挠头,觉得大嫂说的也有道理,可要是换成他,他虽然舍不得,但有热乎的吃得,他也愿意买,前提是买得起的情况下。
想到这,周三郎就道,“要不咱们卖便宜点儿,就卖两个铜板儿一个菜饼子,送一碗热汤?这样的话,换成是我,我肯定乐意买。”
听完周三郎的话,周家一家子都沉默下来,杨氏觉得要是卖两个铜板一个,又是菜饼,这个生意可以做,但她又怕没人买,一时间有点拿不定注意。
周老太听了周三郎的话,略想了一会儿,就大手一挥,决定试试,“春花,人是活的,事是死的,咱就试一试,就算不成,也无非是损失些高粱面和野菜,怕啥。”
杨氏本就是敢想敢做的人,见婆婆都这么说了,就道,“行,我听娘的,就试一试。”
于是,周老太就将明天的活儿换了换,上午在家做菜饼子,送到修沟渠的地方去卖,下午再去掰竹笋。
周老头和周大郎父子俩见吃个饭的功夫,家里就要开始卖菜饼子,都不明白是怎么扯上的。
不过父子俩对视一眼,谁都没说话,算是默认了周老太和杨氏婆媳俩的决定。
周大郎端着碗,说道,“媳妇儿,明天我跟你一起去。”
杨氏嗔了他一眼,“当然你得一起去,还要带炉子,我一个人可弄不动。”
苏锦鲤吃着口中饼,看着小舅舅三言两语就给家里找了个营生,佩服的就差鼓掌了。
她凑到周三郎耳边,“小舅舅,你真聪明,这么好的法子都能想到。”
周三郎特意抬着下巴,“那是当然,怎么样,小锦鲤,崇拜小舅舅不?”
苏锦鲤快速点头,“嗯嗯,崇拜,超级崇拜。”
她本来还想着怎么说服舅妈去卖菜饼子呢,没想到小舅舅就先说出来,可不是崇拜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