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信侯府回来,燕丹并未耽搁,立刻便将精力投入到了他的“农业大计”上。
吕不韦的动作比预想中更快。
第二天一早,便有相府属官前来交接,不仅划定了咸阳近郊两处水土丰沃、灌溉便利的良田作为试验田,还送来了五名经验丰富的老农和两名手艺不错的木匠,言明一切听从安秦君调遣。
效率高得让燕丹都忍不住在心里给吕不韦点了个“赞”——这老狐狸,表面功夫做得真是滴水不漏,让人挑不出半点错处。
人地到位,燕丹立刻行动起来。
他先是召集了那五名老农,并未摆什么君侯架子,而是颇为客气地请教了当下关中地区主要种植的粟、麦等作物的耕种习惯、选种方法以及常见的病虫害。
老农们起初有些拘谨,但见这位年轻的君侯问得细致,态度又诚恳,便也渐渐打开了话匣子,将自己几十年摸索出的经验一一道来。
燕丹听得认真,不时点头,心中则飞快地将这些经验与系统灌输的知识相互印证、补充。
问询完毕,燕丹心中大致有了底。
他知道,任何变革都不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在农业这种极度依赖经验和天时的领域。
他决定,先从最基础、也最容易见到成效的环节入手——选种。
“管家,”他唤来安秦君府那位做事沉稳的老管家,“去库房,将府中所有的小麦种子都寻出来,搬到前院。”
“唯。”老管家虽不明所以,但还是立刻应声去办。
很快,几大麻袋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的小麦种子便被搬到了宽敞的前院空地上。
那五名老农和几名府中仆役也候在一旁,好奇地看着这位年轻的君侯要做什么。
老管家经验老到,不等燕丹吩咐,便指挥着仆役们准备开始传统的选种工作——无非是将种子摊开,人工仔细筛选,剔除那些干瘪、破损、颜色不正的劣种,留下饱满圆润的作为良种。
这是个费时费力的精细活。
“且慢。”燕丹却出声制止了他们。
众人皆是一愣,疑惑地看向他。
燕丹目光扫过那几大袋种子,对老管家道:“去准备几口大缸,装满清水,抬到这里来。”
清水?老管家恍然,心想原来君侯是要用“水选法”。
这法子他们也偶尔用之,将种子倒入清水中,饱满的种子会沉底,而一些干瘪空壳的则会浮起,可以捞去,确实比纯人力筛选要省力一些。
“唯,老奴这就去办。”管家连忙应下,指挥人手去搬缸打水。
很快,几口盛满清澈井水的大缸便被安置妥当。
老农和仆役们都以为接下来就是要将种子倒入水中进行筛选了,纷纷做好准备。
然而,燕丹的下一步指令,却让所有人都傻了眼。
只见他走到一口水缸前,对身旁一名捧着盐罐的仆役道:“来,往这缸里加盐。”
加……加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