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三策

涪城城头,刘璝正焦急地等待着杨怀的消息。远远望见一队败军奔来,心中一紧,连忙下令打开城门。他哪里知道,这正是成大器的计策。张绣、廖化率领士兵进城后,立刻发难,斩杀守城士兵,控制城门。他们动作迅速,如鬼魅般出现在守城士兵身边,还没等士兵们反应过来,便已经身首异处。成大器率领大军随后赶到,如潮水般涌入涪城。

小主,

刘璝得知中计,连忙组织军队抵抗。他亲自披挂上阵,手持长枪,在城中与成大器的军队展开巷战。刘璝武艺高强,勇猛异常,他的长枪舞动起来虎虎生风,带领士兵拼死抵抗,给成大器的军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街道上,双方士兵激烈拼杀,房屋被毁坏,百姓们惊恐地躲在家中,不敢出门。

然而,成大器的军队人数众多,且士气正旺。经过一番激烈的拼杀,刘璝的军队渐渐不支。最终,刘璝被包围在一处院落中,成大器的士兵将院落围得水泄不通。

“刘璝,你已无路可逃,若肯归降,我必以礼相待。”成大器站在院外,高声喊道,他希望能劝降刘璝,为自己增添一员猛将。

刘璝怒目圆睁,大声喝道:“成大器,你妄想!我刘璝生是益州人,死是益州鬼,岂会向你这逆贼投降!”说罢,挥舞长枪,再次向成大器的士兵冲去。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愤怒和不屈,仿佛要用尽最后的力量扞卫自己的尊严。

成大器见劝降不成,无奈之下,只得下令强攻。一番血战之后,刘璝身中数枪,力竭被擒。他被押到成大器面前时,虽然满身是血,却依然昂首挺胸,不肯低头。

成大器再次来到刘璝面前,说道:“刘将军,你乃蜀中良将,若能归降于我,我必重用,与你共图大业。”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惋惜和诚恳,他真心希望能得到刘璝这样的人才。

刘璝却一口鲜血吐在成大器脚下,大骂道:“成大器,休得废话!要杀要剐,悉听尊便,我刘璝绝不屈服!”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不屑,眼神中透露出对成大器的轻蔑。

成大器长叹一声,心中虽有惋惜,但为了震慑蜀中其他势力,也不得不下令将刘璝斩杀。刘璝被斩之时,面不改色,昂首挺胸,尽显蜀中豪杰的铮铮铁骨。他的死,让成大器的士兵们心中也生出几分敬意,同时也让益州的其他势力看到了成大器的决心。

涪城之战大获全胜,成大器的军队士气大振。然而,成大器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前方还有更艰难的战斗在等着他。拿下涪城只是第一步,成都才是关键。

他立刻在涪城整顿军队,安抚百姓。他下令严禁士兵骚扰百姓,违令者严惩不贷。同时,派人四处打探消息,联络益州内部对刘璋不满的势力。城中百姓见成大器的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对这位新的统治者也渐渐放下了戒心。一些百姓开始主动为军队提供帮助,告知当地的地形和民情,这让成大器对益州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益州城内,刘璋得知涪城失守,刘璝战死的消息后,如遭雷击,瘫坐在椅子上。他的脸色苍白,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黄权连忙上前劝慰:“主公莫要惊慌,如今我们还有成都坚城可守,且已向曹操求援,只要坚守待援,必能转危为安。”黄权的声音沉稳而坚定,希望能给刘璋带来一丝信心。

刘璋无奈地点点头,强打精神,开始调兵遣将,加强成都城防。他将城中的精锐部队全部集中起来,又招募了许多青壮男子,日夜操练,准备迎接成大器的进攻。成都城内一片紧张忙碌的景象,百姓们也被动员起来,协助军队搬运物资,修缮城墙。

而此时的曹操,在收到刘璋的求援信后,正陷入两难的境地。他手中握着信件,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犹豫。荀彧看出了主公的心思,进言道:“主公,如今我军征讨马腾、韩遂已到关键时刻,若此时分兵救援刘璋,恐前功尽弃。可先派人稳住刘璋,让他坚守城池。待我们平定北方,再挥师南下,那时成大器腹背受敌,必难抵挡。”荀彧的分析条理清晰,每一句话都说到了曹操的心坎里。

曹操沉思良久,点头道:“文若所言极是。”于是,他派人回复刘璋,承诺援军很快就到,让他务必坚守。同时,加紧了对马腾、韩遂的攻势,希望能尽快结束这场战争。曹操亲自到前线督战,激励士兵们奋勇杀敌,他的亲自出马让士兵们士气大振,战斗更加勇猛。

成大器在涪城得知曹操的态度后,心中也松了一口气。他知道,在曹操平定北方之前,自己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攻打成都。他开始制定详细的攻城计划,召集谋士们商议如何突破成都的防线。一场更大的战争,即将在益州的土地上展开,各方势力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做着最后的准备,益州的未来,充满了未知和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