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檄文传天下

冬日的朔风卷过中原大地,带来刺骨的寒意,也带来了震动天下的消息。

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

此举如同在已沸腾的油锅中泼入冷水,瞬间炸裂。董卓自封太尉,领前将军事,更僭用天子仪仗,出入宫廷如同自家宅院,其跋扈之态,令朝野侧目。

消息传至琰堡时,蔡邕正在书房教导几名聪颖的堡内童子习字,闻听此事,手中毛笔“啪”地一声落在竹简上,墨迹污了一大片。

他脸色煞白,身躯微颤,良久,才发出一声悲怆至极的长叹:“国贼!国贼至此!汉室四百年江山,竟要毁于此羌胡之手乎!”

他与董卓曾有旧谊,更因才学被董卓强行征召过,深知其人性情暴戾,却未料其竟敢行此篡逆之事。

悲愤、羞愧、无奈,种种情绪交织,几乎让他难以自持。

蔡琰闻讯赶来,见父亲如此,心中亦是沉重。

她屏退童子,亲手为父亲斟上一盏安神茶,缓声道:

“父亲,董卓倒行逆施,天人共愤。然气坏了身子,反倒不值。汉室倾颓,非一日之寒,亦非一人之过。”

蔡邕握住女儿的手,老泪纵横:“琰儿,为父……为父愧对先帝,愧对天下啊!”

“父亲何必自责。”蔡琰声音坚定,

“董卓之恶,天下共见。岂不闻‘多行不义必自毙’?他的末日,不会太远。我等当保重自身,静待时机,为国除奸,方是正理。”

就在董卓废立的消息余波未平之际,更猛烈的风暴接踵而至。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关东州郡牧守,以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等为首,共推袁绍为盟主,起兵讨伐董卓!

一时间,酸枣会盟,旌旗蔽日,号称十万之众。

讨董檄文如同雪片般飞传天下,字字泣血,控诉董卓罪状,号召忠义之士共赴国难。

一份檄文也很快送到了蔡琰的案头。

议事堂内,气氛凝重而热烈。毛玠手持檄文副本,语气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