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回想起单福那夜所说的“名、地、人”三策,尤其是“地”策中“隆中”所代表的根据地战略。如今的琰堡,不正处在这样一个关键节点吗?
能否顶住这次即将到来的攻击,守住这块根基之地,将直接决定她是否有未来可言。这已不是简单的匪患,而是一场可能决定生死存亡的考验。
中午时分,蔡谷风尘仆仆地赶回了琰堡,带回了俘虏王头领和那封密信。他顾不上休息,立刻向蔡琰汇报了详细经过。
那王头领是个硬骨头,受了刑也咬紧牙关,只承认自己是黑山军孙大帅麾下的一个头目,奉命前来联络内应,其余一概不知。
但那封密信,在经过毛玠连夜破译后,却揭示出更惊人的信息:信中的暗语指向的并非简单的黑山军流寇,而是与并州方向某位拥有官方背景的“刘大人”有关!
信中还提到了“粮草”、“甲胄”、“里应外合之期定于二月二,龙抬头”等关键信息!
“并州刘大人?龙抬头?”蔡琰和毛玠、蔡谷面面相觑。
并州地界,姓刘的官员或宗室不止一位,但有能力且有意图图谋琰堡的,会是谁?难道朝廷方面也有人盯上了这里?还是某些地方豪强假冒官名?
“二月二,距今不过一个多月了……”毛玠掐指一算,脸色愈发凝重,“时间紧迫啊。”
敌人有内应(虽已拔除,但对方未必知晓),有外部强援(黑山军甚至可能还有官方背景的势力),有明确的进攻时间。
而琰堡,刚刚经历了一场内部清理,人心需要安抚,防御需要进一步加强,物资需要囤积,盟友需要争取……千头万绪,都压在了这个冬天最后的日子里。
“看来,这个年,我们是过不安生了。”蔡琰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毛玠和蔡谷,“毛先生,立即根据现有情报,制定详细的防御方略,加固城防,囤积守城器械,尤其是要针对可能的内外夹击做好预案。同时,派出最得力的哨探,不惜一切代价,查清那个‘并州刘大人’和‘黑山军孙大帅’的详细情况、兵力多寡、动向如何。”
“蔡谷,你负责整训军备,将庄客和可战之民编练成队,加强操练。对内,稳定人心,张老匠之事需有妥善说法,既不能引起恐慌,也要起到警示作用。对外……”蔡琰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或许,我们是时候主动出击了。”
“主动出击?”蔡谷一怔。
“不错。”蔡琰道,“我们不能坐等敌人兵临城下。既然知道他们约定了二月二,那么在此之前,他们必然要调动兵力,囤积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