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隆与典韦一行人,快马加鞭,日夜兼程,终于在建宁四年秋末,赶到了沛国谯郡地界。沿途所见,中原大地经董卓之乱后,满目疮痍,盗匪蜂起,民生凋敝,更坚定了刘隆尽快返回益州、稳固根基的决心。
进入谯郡,稍作打听,便听闻“神医”华佗之名,如雷贯耳。百姓皆言其医术通神,活人无数,且不慕权财,常游走乡野,为贫苦百姓义诊,深受爱戴。
按照之前打探的消息,华佗应在城东三十里外的“杏林岗”义诊。刘隆不敢耽搁,立刻率队前往。然而,当他们风尘仆仆赶到杏林岗时,却只见一片空寂的山岗,几间简陋的茅舍,以及一些尚未散尽的药香,哪里还有华佗的影子?只有几个正在收拾杂物的药童。
刘隆心中一沉,上前客气地询问:“几位小哥请了,请问华佗神医可在?”
一个年长的药童抬起头,见刘隆一行人虽风尘仆仆,但气度不凡,拱手回道:“这位先生来晚了。家师三日前已离开杏林岗,往南边汝南郡方向去了。听说那边有疫病流行,家师赶去救治了。”
“三日前?”刘隆眉头紧锁,心中焦急。就差三天!竟然失之交臂!郭嘉、戏志才的病况不容久拖,中原局势又复杂多变,他不能在此久留。
“可知华神医具体去了汝南何处?”刘隆追问,同时示意典韦取出一锭银子递上。
药童连忙摆手:“先生客气了,家师有训,不敢受礼。只听闻是去了汝南平舆县一带,具体落脚处,小人也未知。”
“平舆县……”刘隆记下地点,对药童道谢后,转身对典韦沉声道:“恶来,事不宜迟,我们立刻赶往平舆!”
“主公,连日赶路,人马疲惫,是否歇息一晚?”典韦见刘隆面露倦容,关切道。
“奉孝、志才先生病情要紧,耽搁不得!即刻出发!”刘隆斩钉截铁道。他深知华佗行踪不定,此次若再错过,不知何时才能寻到。
于是,一行人顾不上休息,调转马头,向南疾驰,直奔汝南平舆县而去。刘隆心中默念,但愿此次能追上这位神医,请得他入蜀,救治自己的左膀右臂。
与此同时,荆州长沙郡,临湘城内。
赵云亮明身份,并转达了益州牧刘隆的招揽之意后,黄忠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他坐在厅中,眉头紧锁,面色变幻不定。益州牧刘隆的威名,他自然听过,虎牢关大战吕布,麾下猛将如云,治理益州井井有条,确是当世雄主。赵云亲自来请,诚意不可谓不足。尤其是对方承诺为其子黄叙延请名医诊治,这直接击中了他心中最柔软、最焦虑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