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八章 束修六礼敬师道 稚子启蒙新征程
翌日,天还未亮透,陈家新屋便已灯火通明,人声窸窣。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郑重而又压抑不住的喜悦。陈延峰和张桂娘早已起身,换上了昨日精心浆洗熨烫过、虽旧却洁净挺括的最好衣裳。张桂娘甚至难得地在发间簪了一朵小小的绒花,脸上带着初为人母、又即将见证儿子人生重要时刻的光彩。陈延峰则将胡子刮得干干净净,显得精神抖擞。
陈彦也被早早叫醒,穿上了那身唯一没有补丁的细布新衣(其实是张桂娘用旧衣服改的),头发被王氏梳得整整齐齐,扎成了两个小揪揪,露出光洁饱满的额头和明亮的大眼睛,显得格外伶俐可爱。
陈满仓和王氏也穿戴整齐,老两口看着儿孙们,脸上是止不住的笑意和骄傲。就连尚在月子里的李秀娟,也抱着孩子,倚在门边,笑着叮嘱小叔子陈延岳路上当心。
陈延岳今日的任务最重,他不仅要把自己收拾利落,还得早早去刘老憨家将驴车牵来,并负责赶车。他兴奋地跑来跑去,仿佛今天拜师的是他一般。
一家人匆匆用过简单的早饭,检查再三,确认束修礼(张老汉准备的那份,用红布包着)、以及自家凑钱买的一点象征性礼物(如干肉条,寓意谢师恩)都带齐了,这才浩浩荡荡地出了门。
刘老憨的驴车早已等在院外。陈延峰小心翼翼地将妻儿扶上车坐稳,陈满仓和王氏也上了车,陈延岳则精神抖擞地坐在车辕上,一挥鞭子,驴车便吱吱呀呀地向着镇上驶去。
清晨的空气清新凉爽,路旁的草木挂着晶莹的露珠。一路上,陈家人都难掩兴奋之情。张桂娘不住地替儿子整理本就很平整的衣角,低声重复着叮嘱:“彦儿,到了先生那儿要磕头,要听话,先生问话要好生回答……”陈延峰虽沉默些,但紧握的拳头和发亮的眼神暴露了他内心的激动。陈满仓和王氏则看着道路前方,脸上带着憧憬的笑容,低声交谈着。
陈延岳更是闲不住,一边赶车,一边回头对车里的陈彦挤眉弄眼:“大侄子,放心!以后三叔天天接送你,保证又快又稳!谁敢欺负你,告诉三叔,三叔帮你揍他!”引得大家一阵好笑。
到了镇上张家铺子,张老汉早已等候多时。他今日也换上了一身崭新的藏蓝色长衫,显得格外精神。见到陈家人这郑重其事的模样,他满意地点点头。张守业夫妇也出来打了招呼。
略作寒暄,张老汉便道:“时辰不早了,我们这就过去,莫让文渊兄久等。”于是,一行人合为一处,张老汉领头,陈家人紧随其后,向着赵府走去。这支小小的队伍,引得早起的街坊纷纷侧目,猜测着这是哪家要去行什么大事。
再次来到赵府那清雅简朴的门前,众人的心情与昨日已截然不同。张老汉上前叩响门环。
很快,赵夫人便来开了门,见到门外这浩浩荡荡却秩序井然的一家人,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张大哥,陈大哥,你们来了,快请进,文渊已在堂屋等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