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饼干,这种看似朴实无华却能在关键时刻提供极致能量密度的东西,被以“吨”为单位搬运进来。它们被存放在最容易取用的应急物资区,包装上印着不同国家的语言和军徽,无声地诉说着它们来源的复杂。
大量的巧克力、能量棒和糖果也出现了。这些在和平时代或许只是零食的东西,在末世却是快速补充血糖、提振士气、甚至可以作为硬通货交易的宝贝。李秀娟特意要求采购了不同口味和可可含量的巧克力,以满足不同家庭成员,尤其是未来可能加入的孩子们的喜好。
饮品库也开始充盈。
除了基础的瓶装水(已在之前的水循环系统建设中大量储备),各种奶粉(全脂、脱脂、婴幼儿)、果汁粉、固体饮料(咖啡、茶、可可)被大量转移进来。陈默甚至搬空了一个专门库存高端瓶装饮用水和功能性饮料的小型仓库,这些在极端环境下可用于补充电解质或作为战略储备。
调味品的盛宴仍在继续。
之前转移的主要是基础调料,这一次,更多复合调味酱、汤料包、火锅底料、香料(胡椒、肉桂、孜然等)也加入了进来。李秀娟看着这些琳琅满目的调味品,眼中闪烁着光芒。她知道,在漫长的黑暗岁月里,一口熟悉而丰富的味道,或许比一块肉更能慰藉心灵。陈浩细心地将它们按照使用频率和种类,在专门的调味品货架上排列得井井有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甚至,还有一些特殊生存食品。
自热米饭、自热火锅,这些方便食品在缺乏能源的情况下能提供热食。
冻干冰淇淋、冻干蛋糕,这些看似奢侈的享受,实则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筹码。
大量的食用油(橄榄油、椰子油等不同种类)和动物脂肪(黄油、猪油)也被进一步补充,确保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的供应。
陈默穿梭于这些近程仓库之间,每次只搬运足以填满数次空间能力的量,然后立刻返回,卸载,稍作休息,再次出发。虽然单次搬运量无法与跨洲行动相比,但频率更高,目标更明确,对精神力的消耗也确实在可控范围内。他甚至在这种重复劳动中,开始更精细地操控空间内的物资摆放,力求最大化利用每一立方米的容积。
陈浩则在仓储区内忙得脚不沾地。他操作着叉车,如同一个精准的舞者,在越来越拥挤的货架间穿梭,将各个“倾倒”下来的物资,按照预先规划好的电子库存管理系统,分门别类地安置到最终位置。他还要检查包装是否完好,记录批次和保质期,确保整个库存体系的可追溯性。
兄弟二人默契配合,一个主外,一个主内,让食物的洪流以另一种看似平缓、实则高效的方式,持续不断地注入“方舟”的仓储核心。
当夕阳的余晖(通过模拟屏幕)再次洒落指挥中心时,陈默结束了当天的最后一次搬运。他长长吁了一口气,虽然依旧感到疲惫,但那种透支般的眩晕感没有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