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不能说绝对保密,村民们种植出来的玉米就被上面来人收了个干净,给了不少补偿,还给大家留下了足够的种子。
老村长带领大家仿照蔡琪琪家搞的大棚里的蔬菜也被供销社给盯上了,偶尔有供销社的采购员来采购蔬菜。
由于村子里的蔬菜大棚开春才建成,目前外人还没有发现这东西的神奇之处,只是作物长势略微快一些。
村里的特产砖瓦给大家带来不少好处,柴米油盐都有进项,再加上村里特产的亚麻布。
如今村里各家的地头上都或多或少种着一些亚麻,能够保证全村人穿好穿暖外还能拿出去换些物资回来。
烧砖,养蜂……
种种因素堆积起来,就成了如今默默地欣欣向荣的蔡家村。
老村长话里话外都是对赵衍能力的感叹,赵衍却不这么认为。
参考其它村子,这里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有老村长这个另类,
有眼光,有手段,有魄力,有人情味,能把所有人拧成一股绳,
这样的团体,日子如果再过不到别人前面去,那真是没有天理了。
退一步讲,就只说村里人的那种并不迂腐的纯朴,换个其他人来了,能帮的也都会帮一把,
参照蔡全无的行为,还有如今轧钢厂一食堂的大厨老蔡,还有在吴兰,这么多三观都极正的人,你就能想象得到这村子给人的感觉。
“还有你的 院子,你真不去看看?”蔡老头指着村子另一头的方向。
赵衍暗骂“这个老不修”,你仔细品,蔡琪琪家在村子西头,自家的院子则在村子的东头,两点之间直线距离属于全村最远,——都不知道这老头脑补了些什么。
终于送走一众妇女,在蔡淇淇歉意的眼神中拍拍屁股上的灰尘邀请老村长:“晚上在这儿吃?我带好东西了……”
老头儿摆摆手,“叫丫头给我送家里去,我就不当灯泡了……”
——真是个妙人。
穷乡僻壤也有优点,可以小小的放纵一把,不怕被人给盯上。
赵衍打开院子里的电灯,架起火堆做起了海鲜烧烤,天南地北的海鲜乱烤一通,四人真正享受了一次海鲜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