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他是梁群峰的人,在老领导的帮助下,才坐上林城市韦书籍的位置。
再往上一步非常难,但他抓住了机会,通过赵瑞龙的暗示,借着赵立春的力,最终升任省韦副书籍,才有了如今的地位。
现在的祁同伟表面看和他走的路不一样,但骨子里还是那种灵活通透、懂得借势的人。
在政治斗争中能抓住机会、敢拼敢抢,颇有他年轻时的风范。
不过一听到侯亮平的名字,高育良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
说真的,他对侯亮平曾寄予厚望,否则也不会动过把女儿许配给他的念头。
可最后没能成,也算是个遗憾。
这次侯亮平空降汉东,最高兴的人其实正是高育良。
高育良原本盘算着,侯亮平一回来,就该安排他接任检察长的位置。
然而现实却狠狠地泼了他一盆冷水。
侯亮平自打到任以来,从没主动找过他一次,连最基本的汇报都没有。
即便是在省韦大楼里偶遇,也只是打个招呼,寒暄都谈不上,这让高育良感到有些意外。
要知道,当年在学校时,他对侯亮平是寄予厚望的。
那时候祁同伟卸下了学生会主席的职务,陈海和侯亮平之间,他最终选中了侯亮平。
要知道,学生会主席几乎就是仕途顺畅的代名词,不是谁都能当上,祁同伟算是个特例,后来被调到了偏远山区。
而其他人,基本上都是从省级单位起步的。
可以说,侯亮平如今的职位,背后也有高育良当初的扶持。
可他回来之后,却完全不把他放在心上。
更令人恼火的是,侯亮平竟然在未打招呼的情况下,擅自以他的名义行事,尤其是和欧阳的那件事。
当时李达康看他的眼神,就像要吃人一样。
可作为始作俑者的侯亮平,却像个没事人似的,头也不回地走了,连句解释都没有。
这才是最让高育良寒心的地方。
想到这里,他终于开口说道:
“同伟,你现在正处在关键时期。
对侯亮平,不要有太多想法。
如果他妨碍你工作,直接调走就是。
他的作风问题太严重了,在京城我们管不着,但在汉东不行。
这里不能让他随心所欲。
当初我当证法书籍的时候,他闹腾也就算了,毕竟我算是他的老师,这事我忍了。
但你不一样,说好听点你是他师兄,难听点,也就是个校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