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加强对张诚及其核心党羽的全面监控,不仅是行踪,还包括他们的家眷、财产、社交往来,寻找任何可能的破绽。他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总有松懈的时候。”
“第二,深挖大同左卫的账目和人事。王先生那边继续,重点查与张诚关系密切的中下层军官,看看是否有贪墨、吃空饷等问题。抓不住他走私军械的铁证,就先以其他罪名动他的人!”
“第三,”陈远顿了顿,看向毛骧,“你亲自去查一件事。屯堡爆炸,用的火药从何而来?如此威力的火药,绝非寻常之物,其来源必有蹊跷。查一查近期大同乃至宣府各处火药库的出入记录,看看有无异常。”
毛骧眼睛一亮:“伯爷的意思是,他们连火药也敢动?”
“狗急跳墙,有何不敢?”陈远冷声道,“若能查实他盗卖火药,同样是重罪!而且,这或许是一条新的线索。”
“明白!卑职立刻去办!”毛骧领命,精神重新振作起来。
策略调整,锦衣卫这台机器再次以另一种方式运转起来。不再追求一击必杀,而是转为更耐心、更细致的渗透与调查。
接下来的日子,陈远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榷场管理和边务协调中,仿佛并未受到屯堡事件的影响。他雷厉风行地处理了几起商贾纠纷,严惩了两个试图在榷场勒索的底层军官,并推动与瓦剌使臣达成了初步的皮毛定价协议,展现出强硬的作风和务实的能力。这一切,既是在履行职责,也是在向暗处的对手展示,他并未因一次挫败而退缩。
同时,针对张诚及其党羽的调查也在暗中紧锣密鼓地进行。王账房带领的团队又发现了左卫在军马采买、冬衣置办等多项事务中存在虚报价格、以次充好的问题,涉及金额不小。毛骧那边对火药来源的调查也有了初步进展,发现大同镇属下一个火药作坊近半年来的原料消耗与成品产出存在细微差额,虽然账面上做了平账,但经手人正是张诚的一个远房亲戚。
这些证据虽然还无法直接扳倒张诚,却像一把把小小的锉刀,开始一点点地磨损着他在左卫乃至大同镇内的根基和威信。一些原本依附于他的中下层军官开始变得动摇,私下里的抱怨和观望情绪逐渐增多。
小主,
这一日,陈远正在批阅文书,毛骧悄然而入,低声道:“伯爷,我们监控张诚府外的人发现,昨日深夜,有一名郎中打扮的人被秘密接入其府中,约一个时辰后才离开。我们的人跟上了那名郎中,发现他并未回医馆,而是直接出了城,往南去了。”
“郎中?”陈远挑眉,“张诚‘卧病’,请郎中不奇怪,但为何要深夜秘密接入,而且郎中随后便离城?”
“卑职也觉得蹊跷,已派人继续追踪那名郎中的去向。”毛骧回道,“另外,我们安排在左卫的一个眼线回报,张诚这几日虽未露面,但其手下几个千户、百户的活动却频繁起来,似乎在暗中调配人手,加固几处偏远哨所的防务,但调动的理由和兵力去向却有些含糊不清。”
深夜密医,异常兵力调动……陈远敏锐地感觉到,张诚似乎并未安心“养病”,而是在暗中筹划着什么。
挫锋之后,转机似乎正在酝酿。张诚的按捺不住,或许正是他露出破绽的开始。
陈远放下笔,目光深邃:“盯紧这些异常动向。尤其是那个郎中和兵力调动的最终目的地。我有预感,张诚快要沉不住气了。”
大同的局势,在表面的平静下,暗流愈发汹涌。陈远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渔夫,在耐心地收拢着渔网,等待着那条大鱼自己挣扎得精疲力尽,或者,做出更疯狂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