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香居被街道评为"个体经济典型"的消息,像腊月里的炮仗,在四合院炸开了花。
大红奖状贴在饭铺最显眼的位置,金灿灿的字晃得人眼晕。
何雨柱特意买了挂干响鞭,在门口噼里啪啦放了一通。
马华和雨水笑得合不拢嘴,连一向沉默的秦淮茹,眼角都漾着笑纹。
"哥!这下看谁还敢说咱们不正规!"马华擦着奖状玻璃框,手都在发抖。
何雨柱没说话,目光扫过围观的街坊。
刘海中背着手,远远站着,脸色阴沉得像要滴出水。
许大茂蹲在胡同口槐树下,一根接一根地抽烟,烟头扔了一地。
阎埠贵倒是凑过来说了几句恭喜的话,可那眼神,总往奖状后面的柜台瞟。
"何师傅,"老王握着何雨柱的手,"这典型可不好当啊。往后更得严格把关,不能出半点差错。"
"您放心。"何雨柱点头,"我知道轻重。"
典型的名号确实带来了实惠。副食品公司的周科长主动找上门,说可以优先供应好肉好油。
街道还给协调了煤票,冬天烧灶不用愁了。
连平时爱刁难的税务所小张,来查账时都客气了几分。
生意越发红火,饭铺每天不到饭点就坐满了人。
何雨柱不得不又招了个帮厨,是马华的表弟,叫马小军,才十六岁,但手脚麻利。
"柱子哥,"马小军颠着炒勺,有模有样,"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开个大饭铺!"
何雨柱拍拍他肩膀:"先把勺颠稳再说。"
秦淮茹现在专管前厅,她把桌椅擦得锃亮,碗筷摆得整整齐齐。
遇到熟客,还会送碟小菜。人们都说,焦香居的老板娘比国营饭店的服务员还周到。
只有何雨柱心里清楚,这红火底下藏着暗涌。
典型的名号是护身符,也是靶子。树大招风,这个道理他懂。
果然,没出三天,麻烦就来了。
这天晌午,店里正忙,街道李干事领着两个生面孔进来。
一个戴眼镜的瘦高个,一个胖乎乎的中年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