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后要比那个妖怪跟厉害。再去烧他,把他烧死。”……
“我错了,对不起……呜呜……对不起……”
我曾经听王八说过一次,王八的母亲是秭归茅坪人。说的那次,我正在三峡,和他喝醉了。
第92节
2010-7-20:39:00
三十六
在宜昌,人一生中过的最重要的生日之一。便是三十六,与周岁、和五十、六十、七十大寿一般重要。
我八九岁到十一二岁这个年龄段,跟着父母赶情,次数最多的就参加亲戚、他们同事的三十六岁大生,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懵懵懂懂的思考,为什么长辈们,对这个并非整数的生日,如此看重、且热衷。常常有老人不过六十大寿、七十大寿的。可好像每个成年人,都要过三十六岁生日。
在我上初中之前,以为全世界人民都是要过三十六生日的。
上高中之前,以为全中国人都要过这个生日。
等我认识了很多来自湖北以外省份的人之后,才知道,很多地方没有这个习惯。
原来过三十六生日这个规矩,仅仅在西南部盛行。
宜昌的老一代人,认为三十六岁是人生的一道坎,是最为凶险的本命年。家人都会做足准备,红内裤,红腰带早早的准备好。
不过说实话,这也并非完全没有依据。的确有很多人,死在三十五岁(虚三十六),或是在这个年龄段,遇到很多意外灾难,生病、车祸、摔伤等等。
我找不出合理的解释。也许这个年龄段,上有老,下有小,都为了生活奔波,在户外的行动比别的年龄要多吧。身体也处于透支的状态,容易生病。
倒是现在,人的心理年龄滞后,三十六反而成了正式进入壮年的标志。
我们这代人,已经是独生之女了。很多女孩子,快三十了,还不嫁人,动不动还在父母面前撒娇。至于男人,三十好几的还没玩醒,比比皆是。
2010-7-20:46:00
蒸饭
这个事情是我真实所见。
一个大家族的老人去世了。家里搭棚子,请笳乐,请丧鼓。排场隆重。以示对老人离去的哀伤。
客人来的多了,就摆流水席。开席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九点钟。
老人的子女众多,虽然忙碌,但也应付得来。
就是在蒸饭的环节上出了问题。饭是用甑子蒸的,就是那种竹屉子,把漓好的米,放在里面,在把竹屉子搁在大锅上,用水蒸。
这家人厨房里,饭蒸了一个多小时了,米饭竟然还是冷的。
去看大锅里的水,却在沸腾,可甑子就是不上汽。这下,子女们就犯了难。总不能让来吊唁的客人,光吃菜,不吃饭吧。
子女们都在为这个事情犯难。丧事上出怪事,本也常见,但真的碰见了,还真不好应付。
子女们就问他们的母亲。逝者的妻子。
老人家毕竟经历丰富。应该知道蹊跷。
可是老人家,不说话,也许是陪伴自己几十年的伴侣走了。伤心的很,懒得理会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眼看,酒席上的来客,酒过三巡,要吃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