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第 123 章

琅琊王闻言,不动声色的与武安王对视一眼,武安王沉默片刻:“殿下,郡王勾结西狄之事,可证据确凿?”

陆子墨一怔:“自然!”

“但,此前的邸报上,却也清楚写着郡王分明是在边关大破了西狄,甚至还擒获了西狄王储。”武安王语速缓慢,听起来便显得一字一顿:“这等样人,勾结狄人,说不通罢?”

陆子墨一哂:“之前五弟奔赴边关,却接连数月只守不攻,孤与父皇几次催促皆无下文,直至孤截获了五弟与西狄王储的往来通信——”他扫了一眼两位藩王,“之后事情败露,五弟这才不得不做出退敌之举,但究其心迹,这勾结二字,却也属实没有冤枉他了。”

这番话入耳,两王却各自只扯了扯嘴角,虽是未再出言,但心中究竟想什么,只怕也只有自己才清楚。

陆子墨见状也不戳破,亲自执起茶壶,给两人杯中又续了一回茶水,三人再将沙盘和邸报低声商讨片刻,两位藩王便就起身准备告辞——他两人各自麾下的兵马还驻扎在京畿,入城只为面圣,如今身为主事之人也该回转军中,然而才刚起身,耳中便听陆子墨清冷的音色说道:“此次勤王功成之后,两位不妨再多留几日,孤继位之后,自是不会亏待。”

话音落地,寂静无声!

——继位?!

才刚刚面圣,虽然当今天子卧病,但观其神色,却也尚未有病入膏肓之嫌,好端端的,这位储君竟会口出继位二字?!

这是大不敬!

说难听点,仅凭这一句话,天子下令废储都够了!

况且……如此言之凿凿继位二字,这位储君又是如何能断定自己能在彼时继位?除非……

半晌,两位藩王才从震惊中回神,始终寡言少语的琅琊王皱着眉一拱手:“臣此次只为勤王而来,倒也听不懂殿下说的是甚,等日后殿下登龙之日,臣自然会恭祝。”

——开玩笑,他和武安王高平王不同,那两位好歹还姓陆,无论如何都还是宗室一员,但他可不是!

他一个大楚唯一的异姓王,本身就已经够招眼了,半分都不想掺和进这样要命的事情里!

一语说完,也不等陆子墨表态,已是起身欲走,武安王死皱着眉,显然也是一时无话可说,见琅琊王欲走,索性也拱手道:“臣久居边陲,对朝中事务知之不祥,这等要事,殿下不妨另寻其他肱股之臣共商,殿下恕罪,臣率兵初至,军中尚未安置妥善,还需早早回军,臣告退。”

陆子墨立在原地井不阻拦,唇角却微微勾起一抹冷笑,果然,琅琊王前脚才刚刚迈出殿门,身形就是微微一晃,跟在他身后的武安王更是脚步一顿,直接变了脸色。

“殿下!你——”武安王咬牙道:“臣等奉旨勤王,殿下怎可施以暗算?!”

“两位请放心,不是什么要紧事罢了。”陆子墨噙着那抹冷笑,修长的人指间把玩着他自己面前那杯一口没碰过的茶盏:“不过……适才孤的提议,两位可愿意再重新考虑一下了么?”

&

荆州城外,二十万虎牟军整装齐备静默无声,陆归云仰望着高耸的城墙心中不免有些疑惑。

以往他行军途中遇到的城池,也不是没有原本想要顽抗的,也有想降却又不敢马上就降的,不论如何,一城太守哪怕是做个样子,也都会亲临城墙对峙一二,这样即便是降了,也不会太过受人诟病,偶有那原想着不降的,更是要亲临城墙指挥抵抗一番。

却唯独这荆州城,城墙上到不是没有守军,但对于荆州这样规模的城池而言,人数井不足够,而且自他渡过黄河陈兵城下,荆州太守就始终不见踪影!

人呢?

陆归云心头纳罕。

荆州这样的重镇,理论上太守麾下在册的府兵应有五千,另有一万五的民兵是平时各自营生,等到战时是要应召的,就算这荆州太守反应迟缓,没有来及尽数召集,目前守城的也不应该就这点子人。

既不开城投降,也没有要背水一战的意思,就只是城门紧闭……难道以为这样就能挡住二十万虎牟军了不成?

不说是陆归云心中疑惑,就连他身边的亲兵都觉得稀罕。

“将军,会不会有诈?”

话刚出口,另一名亲兵就道:“云将军的前锋营将周边早就扫过一遍了,哪里有什么陷阱布局?”

“那……是在等援兵?”

思来想去,似乎也就是这样的猜测才最靠谱,陆归云心头的疑惑却丝毫没有减轻。

即便是想拖延时间等援兵到来,也不该是如今这般不论太守还是守军都不见踪影的情况……

心中的疑团接连浮起又一一散去,陆归云眉头一皱:“攻城!”

“将军?”

手下的士兵们有些不明所以——理论上来说这一路东进,他们真正拿出对敌状态来攻城的例子少之又少,毕竟他们也是大楚人,虽然书读的不多,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面对自己的家国百姓,虎牟军将士们心中到底还是与敌人有所区别的。

其实就连陆归云自己,在此之前的手段也已经是尽量温和,沿途有一处死守不降,誓要与城共存亡的城池甚至他是下令绕了过去的,如今面对荆州,却是直接攻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