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章 改进措施的积极落实

训练方案提交后的第三分钟,控制台弹出第一组执行确认提示。沈逸没有抬头看屏幕,手指已经滑向权限开关,切断了主控频道对前线的指令输出通道。

“现在开始第一阶段双人组合训练。”他的声音通过内部通讯传入训练场,“信号屏蔽区,敌后渗透任务。允许使用的沟通方式:预设暗号,动作暗示,环境标记。禁止语音交流,禁止系统报点。”

林悦在终端前迅速调出新协议测试界面。她指尖敲下回车键,三名队员头盔中的信息视窗同步刷新——威胁优先级标签自动浮动在目标头顶,技能冷却共享视图以半透明状态嵌入视野边缘。轻量级意图标记功能首次启用,快捷键绑定完成。

训练场内,陈宇站在掩体后侧身观察。前方是模拟废弃城区的复杂地形,烟雾弥漫,狙击点位隐蔽。他刚抬手准备打出手势,腕部震动提示音响起:辅助位已标记“集火”信号。

他愣了一下,低头看向自己的操作界面。那个预设信号不是来自指挥台,而是突击组另一名队员主动发出的。对方并未看他,正蹲伏前进,但左手轻微抬起,做了个压低的手势。

陈宇没动。他知道这是测试环节,也清楚沈逸正在后台记录每个人的反应延迟。可习惯让他迟疑了一秒——过去每一次行动,都是等指令明确下达后再推进。

那一秒的停顿让埋伏提前暴露。

敌方AI捕捉到突击组节奏断裂,立刻发动夹击。两人被迫分开撤退,原本计划中的交叉掩护落空。

警报解除时,陈宇摘下头盔,额角渗出汗珠。他转身走向控制室,门刚开一条缝就听见林悦的声音:“第三次了,每次都在同一节点断开协同。”

沈逸坐在主控台前,正回放刚才的画面。屏幕上,两名突击队员的动作轨迹在第七分十四秒出现明显错位。一人选择突进,另一人仍在等待确认。

“问题不在技术。”他说,“他们在等一个不会来的命令。”

陈宇走进来,靠在操作台边,“你明知道这不合理。战场上瞬息万变,谁能保证每次都默契?”

“所以我们才要练。”沈逸调出一组数据曲线,“昨天那个新人,在信号中断的情况下用摩尔斯编码传坐标。他没受过专业训练,但他记得我们的基本规则——关键信息必须送达。这就是认知基准的作用。”

“可那是个例。”

“现在我们要把个例变成常态。”沈逸切换画面,展示一段重构后的交互逻辑流程图,“林悦的新协议不只是传递信息,它在引导思维方式。比如这个‘威胁优先级标签’,不是告诉你该打谁,而是提醒你:团队默认高威胁目标优先处理。”

林悦点头,“还有技能冷却共享视图。以前你们得问‘你大招好了没’,现在一眼就能看到。省下的时间,够你多做一次判断。”

陈宇盯着屏幕看了几秒,忽然问:“如果我故意不响应信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