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闲谈

“哥哥,此事恐怕不易。”

石秀说道,“听说安神医的妻子性情爽朗、心怀慈悲,或许不会阻挠神医北上。

不过近日传来消息,因多年无子,安神医夫妻关系不佳,他近来常流连于青楼。”

“无论如何,总要试试。”

赵言语气坚定。

为了救助林冲及受灾民众,倘若安道全真不愿北上,赵言准备亲自出马说服。

当然,他绝不会效仿梁山那种手段,将安道全诬陷为凶手以达到目的。

“既然如此,我这就带您去找这位神医!”

石秀起身说道,走在前面引路,众人沿西街前行。

路过一家猪肉铺时,石秀忽然止步,目光紧紧锁定正在卖肉的身影。

那屠夫体格魁梧,面对石秀冰冷的眼神毫无惧意。

石秀反笑一声:"这不是石秀兄弟嘛!听闻你家婶娘又想吃猪脚饭了?巧得很,我这儿正有一对猪脚,要不要我亲自送过去?"

"……你若胆敢再靠近我家,别怪我不留情面!"

石秀冷着脸低吼。

"呵呵,你家?"屠户冷笑:"那是你叔父的家,如今成了你婶娘的,何时轮得到你插手?"

"你!"石秀攥紧拳头,刚要发作,

却想到身后还有赵言他们,只能强行压下怒火,默默领路。

众人出了西街,向东走几步,便看到一家医馆,挂着"济世堂"的牌匾。

门口人影穿梭,显见求医者众多。

石秀领着众人步入大堂,只见屋里药材齐全,几个伙计忙着抓药、煎药。

他环顾四周,走向柜台后正算账的中年女子问道:"安嫂子,神医在哪儿?"

"哦?是石秀兄弟啊,"女子抬头打量石秀,疑惑道,"听说你家婶娘突然病重,你不是请神医去给瞧病了吗?"

"没这回事,"石秀摇头:"我婶娘的风寒早好了,我怎么会再去麻烦安神医?"

话音刚落,女子的脸色就沉了下来,愤愤道:"这个没良心的老东西,肯定又跑去逍遥快活了!"

她骂了几句,这才注意到石秀身后站着的赵言等人,"石秀兄弟,你婶娘既无大碍,今 ** 们前来……"

"安嫂子,这事不便在此处谈,换个地方说吧,"石秀低声说道。

女子瞥了眼赵言一行人,吩咐道:"你先带他们去后堂,我交代几句就过来。”

石秀熟稔地引着众人往后走,阮小七好奇问:"石秀兄弟,你对这家医馆倒是挺熟络的?"

《医者仁心》

“我生在建康府,父母早逝,常受恶霸欺凌。

我性情刚烈,宁折不弯,哪怕遍体鳞伤,也执意反击。”

石秀尴尬地说道:“那时年少无知,功夫未精,每每受伤累累。

幸得安嫂子慈悲为怀,总是在她的医馆免费为我疗伤,往来多了,自然熟识。”

“听你的意思,是要将我们的情况如实相告?”

赵言问。

“兄长请宽心,”

石秀连忙答道,“安嫂子虽是女子,但心怀正义,即便知晓各位的身份,也绝不会泄露半分。”

众人在后堂稍作等待,安道全的妻子缓步入内。

“看诸位气度非凡,非同一般平民。

不知前来找我夫君所为何事?”

“安夫人,我是梁山赵大郎……”

赵言刚表明身份,那妇人便微笑道:“我就猜到了,原来您就是梁山之主,难怪石兄弟对你如此敬重。”

“安嫂子,我兄长途跋涉至此,只为……”

石秀将须城疫病及林冲染疾之事详述。

“林教头与须城灾民命悬一线,恳请嫂子说服安神医,不辞辛劳前往相助。”

听完石秀所述,安夫人思索片刻,随即答应。

“多谢赵寨主信任,此事由我代丈夫承诺!”

赵言未曾料到这般顺利,原以为要说服安道全的妻子需费不少唇舌。

然而这位妇人果如石秀所言,爽朗豁达,心地善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代林教头和须城灾民感谢夫人与安神医!”

赵言说完看向阮小七,他心领神会,示意三名亲卫打开肩上的包裹。

内里装着三十根十两重的金条。

赵言让把金条全部放在桌上。

“夫人,这是梁山的一点心意,望您笑纳。”

“赵寨主可是轻视于我?”

安夫人轻蹙眉头,神情略显不悦:“我们虽不是江湖侠士,但治病救人、悬壶济世本就是医者职责。

即便没有这些金子,我们难道就不会去山东了吗?”

“夫人有所误会,”

赵言连忙解释,“听石秀兄提起过,您和安神医常为贫民免费诊治,甚至倒贴药钱。

这次我们把安神医请到山东,实则是梁山对建康府百姓的一份感谢。

这点金银请您收下,日后用来帮贫苦人家义诊,也算梁山还了建康府的情。”

安夫人闻言稍显迟疑。

她与安道全多年来坚持义诊,不仅是为救治穷人,也是为了积德祈福,盼能早日得子承欢膝下。

然而义诊花费巨大,尽管安道全在建康声名远扬,也只能勉强维持济世堂不亏本。

如今有了这笔三百两黄金,足够支撑义诊三年以上。

“既然如此,我代建康的贫苦乡亲谢谢赵寨主!”

安夫人终于接过金子,又问起出发的时间。”

我已包好一艘客船,停在城外的扬子江码头。

当然是越快越好!”

“那死鬼又跑哪儿去了?不过无论如何,天黑前肯定回来。”

安夫人沉吟片刻,“若能早点动身,今夜我们夫妻就出城找你;要是晚了,明早一定赶到扬子江边。”

商定好时间和地点后,赵言一行告辞离去。

离开济世堂,赵言此行目的达成,心情放松许多。

想到次日就要与石秀分别,便邀他去酒楼再饮几杯。

石秀同样感慨万千,想起家中婶娘体弱多病,更添惆怅。

借酒浇愁,一杯接一杯。

赵言理解他的心境,索性陪着一醉方休。

从正午直喝到黄昏,赵言已有些摇摇晃晃,而石秀早已醉倒在桌上。

“走吧,先送石秀兄弟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