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目光扫过渐渐围拢过来的士卒,看到他们眼中原本的浮躁和轻慢,渐渐被思索和信服所取代。
“备战,扎营,等候斥候回报。没有我的命令,妄动者,军法处置!”杨过下令。
他转身走向临时搭起的中军大帐,心中已有计较。
时间紧迫,仅靠早间的立威,只能暂时震慑这群兵油子,若不能尽快将他们拧成一股绳,形成基本的战斗力,此去征讨明教,无异于以卵击石。
他必须用最有效的方法,让这支队伍脱胎换骨。
第一日,杨过并未急于操练阵法战技,而是立下了三条铁律:
其一,闻鼓而进,闻金而止,违令者,鞭二十;
其二,营中不得喧哗斗殴,滋扰同袍,违令者,军棍三十;
其三,临阵脱逃、贻误军机者,斩立决。
条律简单直接,杨过亲自监督执行,毫不容情。
一日之内,便有数名自恃资历的老兵因触犯前两条而受了鞭刑军棍,惨叫声回荡在营地上空,让所有兵卒都收起了侥幸之心。
然而,杨过也并非一味严苛。
次日,他召集所有士卒,立于临时垒起的高台上,朗声道:“我知道,你们中有许多人,是被原先的队伍排挤出来,或是觉得前途无望,才变得如此散漫。”
他目光扫过台下那些或麻木、或不服、或好奇的面孔,继续道:“但在我这里,过往不究!我只看今后!此战若能建功,所有赏赐,我一文不取,尽数分于有功将士!若有死伤,抚恤加倍,我杨过亲自督办!”
此言一出,台下顿时起了一阵骚动。
赏赐全分,抚恤加倍,这对于底层士卒而言,是实实在在的诱惑。一些人麻木的眼神里,终于泛起了一丝波动。
“但是,”杨过话锋一转,声音转厉,“若有谁阳奉阴违,拖累全军,也休怪我军法无情!”
恩威并施,方是御下之道。这是他从《武穆遗书》及自身经历中悟出的道理。
接下来的日子,杨过的练兵之法,让这些老兵痞们都感到新奇甚至痛苦。
他并不像寻常蒙古将领那样,只注重骑兵冲杀和个人勇武。
他将五百人混编,根据各人特点,粗略划分为刀盾手、长枪手、弓箭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训练内容更是严苛至极:
他要求刀盾手与长枪手必须配合默契,攻守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