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归途与来路(续1)

“够了。”

清冷而平和的声音,透过珠帘传了出来,并不高昂,却奇异地压下了所有的争吵。

大殿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再次聚焦于珠帘之后。

毛草灵缓缓起身,并未走出珠帘,只是站在那里,身影在珠玉摇曳后显得有些朦胧,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仪。

“本宫的去留,关乎国体,关乎两国邦交,更关乎陛下圣意与本宫自身心意。”她的声音清晰地在殿中回荡,“诸位臣工爱国之心,忧国之情,本宫感念。然,此事重大,非一时意气可决。”

她顿了顿,目光似乎扫过殿中每一位大臣:“大唐使者尚在驿馆,陛下与本宫,自会慎重处置,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在此之前,望诸位各司其职,以国事为重,勿再为此事徒起纷争,动摇国本。”

她没有表明去留,但话语中的沉稳与决断,却让躁动的朝堂暂时平静了下来。她提醒了所有人,她不仅是争论的中心,更是这个国家拥有实权的女主人。

“皇后娘娘圣明!”萧元朗率先躬身。

“臣等遵旨。”其余大臣也纷纷附和,只是各自眼神闪烁,心思各异。

朝会散去,毛草灵回到凤仪宫,只觉得身心俱疲。比处理十件棘手的宫务还要累。

然而,真正让她心潮难平的,并非朝堂的纷争,也非后宫的心思,而是来自宫墙之外,那些最朴实无华的声音。

当日下午,她换上寻常宫装,仅带着秋纹和两名可靠的内侍,乘坐一辆不起眼的青篷小车,悄然出了皇宫,想去看看她一手推动建立的、位于都城西市的“慈幼局”和“惠民药堂”。

马车行驶在熙攘的街道上,乞儿国都城的繁华景象映入眼帘。商铺林立,叫卖声不绝,行人脸上大多带着安居乐业的满足。这与她初来时,记忆中那个还有些粗犷、甚至带着些许荒凉的边陲小国都城,早已是天壤之别。

这里有她推行新政的汗水,有她与耶律洪基共同奋斗的足迹。

就在马车即将抵达西市时,前方似乎有些拥堵,隐约传来喧哗之声。

“怎么回事?”毛草灵微微蹙眉。

秋纹掀开车帘一角望去,随即脸色微变,低声道:“娘娘…外面…外面跪了好多百姓…”

毛草灵心中一紧,示意停车。她轻轻挑开车窗帘幔一角,向外望去。

只见通往西市的街道两旁,不知何时,竟黑压压地跪了数百名百姓!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抱着幼儿的妇人,有穿着粗布短打的工匠,甚至还有几个她看着眼熟、曾在慈幼局帮忙的街坊。

他们手中没有横幅,没有呼喊,只是静静地跪在那里,一双双眼睛望着皇宫的方向,充满了哀戚、期盼与不舍。

当有人认出这辆偶尔会出现在西市、属于宫中贵人的青篷小车时,人群出现了一阵骚动。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在旁人的搀扶下,颤巍巍地向前几步,朝着马车方向,深深叩首,声音苍老而沙哑,却清晰地传入了车内:

“皇后娘娘…您…您不要走啊…小老儿一家,当年若不是娘娘推行新农具,发放粮种,早就饿死在灾年里了…这满都城的百姓,哪个没受过娘娘的恩惠?您是我们的活菩萨啊…”

“娘娘!留下吧!”一个妇人抱着孩子哭喊出声,“您走了,谁还会惦记着我们这些穷苦人的死活啊!”

“娘娘!我们舍不得您!”

“求娘娘留下!”

一时间,恳求声、哭泣声此起彼伏,汇聚成一股沉重而真挚的情感洪流,冲击着毛草灵的心防。

她猛地放下车帘,靠在车壁上,闭上了眼睛,泪水再也无法抑制,汹涌而出。

秋纹和车内内侍也皆动容,默默垂首。

她从未想过,自己的去留,竟会牵动如此多的普通百姓。他们不懂什么邦交大局,不懂什么朝堂争斗,他们只知道,这个来自异国的皇后,给了他们活下去的希望,给了他们更好的生活。他们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着最沉甸甸的挽留。

这比任何朝臣的谏言,任何妃嫔的算计,都更让她震撼,更让她难以抉择。

“回宫。”她哑声吩咐,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

马车调转方向,在百姓们依旧跪地哀求的目光中,缓缓驶回那座金碧辉煌的宫殿。

回到凤仪宫,毛草灵将自己关在内殿,屏退了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