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西苑皇庄规模的浮岛海船,甲板能容纳整支军队操练,船身就像一座海岛。
还有各种建筑物林立,还可以将船体上部作为田地种植,想想就非常可怕。
若是真造出来,恐怕会让图特亚人以为是神明从天上降下的山岳,能够吓得瘫倒在地。
再看祭司们身后那片简陋的渔船码头,最大的木船也才两丈来长,船身被海水泡得发黑,木纹里嵌着经年累月的海盐,摇橹时木轴与船身摩擦,发出“吱呀吱呀”的呻吟,像随时会散架的老骨头。
把这些渔船跟大明舰船放在一起,宛如蝼蚁与大象站在同一平面,连比较的资格都没有。
若不是快应队的舰船先一步劈开海浪抵达这片海域,这些世代生活在岛屿上的人,恐怕永远困在“世界只有岛屿与周边海域”的认知里,不会知道外面的天地早已辽阔到超出想象——
就连快应队带来的“神族战车”,都比他们的渔船长出一截,那铁制的车身泛着冷光,不仅能在陆地上跑得比最快的鹿还快,到了近海还能像鱼一样灵活游弋,看得图特亚人一次次叩拜在地,额头磕出红印,只当是神明降下的恩赐。
航海之事,历来有不成文的规矩:
传统航线总要贴着大陆架走,尽量靠近海岸线。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
一旦遇上翻涌的海洋风暴,黑沉沉的云层压下来时,船队能迅速驶向岸边的避风港,减少船毁人亡的风险。
如今正在远航的欧洲联合舰队,走的就是这条稳妥的老路:
他们沿着非洲蜿蜒的海岸线慢慢向南,绕过风浪险恶、常年刮着狂风的好望角后,再转向马达加斯加方向,等抵达摩加迪沙补充淡水与粮食、让船员们休整完毕,才会掉转船头向东,穿过风平浪静的阿拉伯海,最终抵达印度西岸的港口。
可卢九德偏不按常理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