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章 三队荣归,交流学习(二)

虽说那会儿他满心排斥,总想着偷懒,最后成了“历史文盲”,只记得些暑假里看的电视剧里的大帝级人物,但那些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底子,终究还是派上了用场。

朱有建坐在御书房的软榻上,手里捏着本翻旧的《资治通鉴》,对着威龙叹气:

“说真的,要是早知道会穿越,还是没金手指的那种,当年说什么也得把上下五千年历史啃透,再学学怎么当帝王。

可后来才明白,就算学再多,有时候也没什么用——

别以为把《资治通鉴》读烂了就能治好国家,宋神宗不就是例子?

潜邸时,命司马光开始编写《资治通鉴》。

之后他捧着《资治通鉴》想搞新政,结果呢?

国家没治理好,反倒闹得朝堂分裂,后来的宋哲宗都比他强些,再到徽宗,直接搞出了‘靖康耻’。

还有司马光,明明是史学大家,却成了反对新政的急先锋,可见读书多不代表能办实事。”

说着,他抚摸着威龙的粗腿,忍不住笑了:

“倒是洪武皇帝有意思,虽说出身乞丐,文化知识却真不低。

光是给几十个儿子定谱系,就搞出了不同的字辈,这还不算最牛的——

他非要把五行代入子孙名字,用小农经济‘一代保一代’的心思定规矩。

儿子辈的名字得带‘木’字旁,比如朱棣的‘棣’;

到了孙子辈,就得用‘火’字旁,像朱高炽的‘炽’;

重孙子辈又换成‘土’字旁,比如朱瞻基的‘基’,硬是把‘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生化玩得明明白白。”

“结果呢?”

朱有建放下书,语气里满是调侃,

“一代一代传下去,老朱家的后人都快被逼疯了——

带五行偏旁的常用字早就用完了,没办法,只能自己造字。

你看武则天,造出一个‘曌’字就被夸了千百年,老朱的后代倒好,一口气造了几十个生僻字,偏偏这些字还都被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