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建语气带着几分笑意,
“他们现在怕是正绞尽脑汁想办法留住佃户,少不了要给好处——
比如给光棍汉牵线找媳妇、翻新住处、农闲时请戏班热闹热闹。
这些能成为地主的,都是读书顶尖的聪明人,说不定能想出比朕更多的花样,朕反倒乐意他们这样卷起来,老百姓的日子才能真的红火起来。”
这番话让礼堂里响起一阵轻松的笑声,连最拘谨的医家都忍不住弯了嘴角。
是啊,有朝廷的规矩兜底,有别处的生路可选,地主自然会乖乖琢磨怎么让佃户安心干活,哪敢肆意剥削?
原本沉重的氛围彻底消散,众人望着主席台上的圣皇,心中只剩一个念头:
跟着这样的君主,大明何愁不兴?
“当然,形成雇佣关系后,只要待遇不比朕定的标准差,就受大明律保护。
大明律是双向的,地主违约加租要罚,佃户无故弃耕闹事也要罚,不能因为朝廷护着佃户,就纵容刁民坏了规矩,是不是这个理?
这叫共赢,雇主顺心经营,佃户安心干活,大家各得其所,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
他话锋又转,谈及长远忧虑:
“有人会说,每个皇朝都一样,再好的政策,随着人口增长总会变质,土地不够分、工作不够做,最终还是会出现大批失业民众。
这事朕不敢打包票,但就眼下的大明来说,对人口的需求是现在的数十倍——
如今大明人口顶天了一万万,可随着蓄塘引水、工坊兴邦,将来开垦西域、开发漠海,需要十万万、二十万万甚至更多人手。
你们觉得达到这样的人口规模,需要多少年?
至少百年起步。”
“更何况,活僵之乱不知还会吞噬多少人口,西南沦陷的土地收复后需要人去耕种,乌斯藏的草场、西域的绿洲、辽州的黑土、建州的山林、漠海的荒原……
这么多沃土都等着人去开发,凭现在的人口远远不够。
等将来大明各处都建起大型工坊,纺织、冶铁、造船、造车样样缺人,人口只会更紧缺,除非地主们头脑不清醒,否则谁会跟能创造收益的佃户闹矛盾?”
台下众人听得连连点头,一位来自农科的博士忍不住起身道:
“陛下高见!
如今北方荒地千里,只要水利跟上,单是开垦现有荒地就需要千万人手,哪会有失业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