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瘟疫肆虐,圣皇之策(五)

台下众人听得心潮澎湃,胡治能激动得老泪纵横,连连叩首:

“陛下此策,环环相扣,既治标又治本!

臣等茅塞顿开!”

医科的年轻学生们早已在纸上画满消杀流程图,从“艾烟沉降”到“石灰放热”,从“肺腑调理”到“蓄塘兴农”,每一步都清晰可行。

连神谕会的信徒们都收起了玄学的狂热,开始认真记录这些务实的法子——

原来“神谕”并非虚无缥缈,而是藏在这些顺应规律的行动里。

朱有建望着满场重燃希望的面孔,心中也松了口气。

他知道这些法子并非一蹴而就的神药,却能为大明争取喘息之机。

只要按部就班地推行,总能一点点扭转瘟疫肆虐的困局。

他想起书本上的故事,教员理政的时代,曾经对防疫抓得很严,一年四季都要在各处洒防疫药水;

对生活垃圾严格封闭,对容易滋生虫蚊死水,也会时常治理;

特别是全国那十万座水库,真就做到旱涝保收,二十年没有因旱涝饿死过人。

朱有建眼睛亮了,我没有治国能力,但是我可以抄作业,就抄教员的作业,再加上学习过那些人性书籍内容,至少不会饿死老百姓。

没有那些大帝的雄才伟略,一点不会影响我做昏君,只要能够吃好、喝好、享受好就成!

有作业可以抄后,朱有建忽然心情好起来,开始活跃气氛,找其他话题。

礼堂内的气氛彻底从沉重转向振奋,每个人都明白,这场与瘟疫的持久战,他们终于有了明确的方向。

见气氛如此,朱有建话锋一转:

“如今朕将各地土地分配出去,催生了许多大地主,他们雇佣流民垦荒种植。

想必有人会觉得,皇帝这是让子民都沦为佃户,成了无地的赤贫者,佃户怎么可能过上好日子?”

“可大家有没有想过,大明为何会有这么多流民、为何会有民乱?

流民真的是因为没有土地吗?

很少一部分是,大多数人本有土地,却为何抛荒逃亡?”

“没错,根源还是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