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高有高论

在坐了7年天牢后,年近八旬的杨镐刑满释放。而李如桢却要把牢底坐穿,他哪天肯写下坦白书和揭发信,再行论罪判决。

域内外的东林-犹撒资本利益集团亡华夏之心不死。现在扶持满清耗我大明,华夏陆沉三百年。后来见汉人觉醒,满清已无可救药,遂抛弃满鞑子转而扶持小日子亡我中华。不把这个‘凤’摁死在马桶里,龙族永无宁日。老赵身为股东,乃知义弟们计划待于中南半岛立稳脚跟,便要剑指东瀛、欧陆,做那驱魔人去了。

“哇呀呀,可恨可恼!”高迎祥扼腕砸拳道:“我每每夜读《红楼梦》,知探春小姐曾说过‘可知这样的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真真警世金句。啊呀,说起探春小姐啊,金陵十二钗中,高某最爱这贾府三小姐了。三小姐敢做敢...”

行了行了,当下不叫你品味裙钗,当下只叫你品读战争。你马贩子对萨尔浒之战话里藏话循循善诱的,真当老子看不出来撒。来来来,马贩子你来讲讲你的高论。

高有高论,在于他曾经是明军的敌方,现又为明军之己方,可以从正反两个角度看待问题。根据高迎祥对明军的认知,他从明军的动员、集结、展开过程中的问题推测如下:

1、兵力

1598年抗倭战争虽胜但国力损耗巨大,此时小冰河期的影响逐渐明显,经过20年肆虐,大明财政已入不敷出。在此期间军队也没有经历大的战事,军械和训练两方面都出了问题。

后金主力逾六万,且拳怕少壮,须调动大军镇压。孙子兵法说了,五倍攻之。但明军实际一线兵力只8.8万。托大了!从损失的将官可以看出,参战部队九边各镇和腹里南方都有,客军比例很高。客军长途调动参战的花费巨大,这正是方从哲等人催战的主要原因。

2、后勤

这里的后勤不是说抚顺-赫图阿拉一路不能维持六万明军的行动。道路承载能力没有问题,毕竟鞑子主力在这条路上来回过几次,所以明军主力的短促突击没问题,实际上萨尔浒之战也就持续了5天。真正的问题可能在于对辽东大规模集结的补给只能走辽西走廊之陆路和山东威海卫之海路,效率应该不高。而且补给集结地域分于几处,补给物资需要重新调配。

3、习惯

九边是一条结构化的边防线,应对中小规模的频繁冲突已经形成一套习惯应对做法,背后并没有大规模的全国性机动兵团。每次战事发生都是堡寨驻军顶住,沿边各小型机动兵团多路出击相互配合,在和蒙古人的日常冲突中,各堡寨守军大多可以坚持到援军的到达。但面对实力和战术都完全不同,甚至深谙明军作战特点的后金鞑子,这招就不好用了。

4、指挥

还有一个较随意的推测,由于明军每次都集结各镇次等大小的兵团联合作战,可能多数将领只掌握两三万人的部队,集结成十万级别的大军往往是战役的某个时段。将领缺少大军团指挥作战的经验。短暂猬集一团可能造成统一指挥和管理上的困难。十万大军的统一指挥、控制管理,学问大了去了。这个技能包丢了,想要重新捡起来没那么简单。指挥大兵团作战,你以为是背几页说明书就能学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