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玉成公主府里出来,李漓坐上乘辇,却没有回自己的宣阳公主府,而是转道去了别处。
齐王府。
齐王李敏又在大宴宾客。
他的文学馆最近又招收了不少有学之士,虽说今年科考已经过了,但随着他声势越来越盛,自荐上门的文人也越来越多。
而今天的众多宾客之中,更有一个重量级的人物,那就是此次羧戎遣绥的副使,高天佑。
听名字,完全不像是一个异族人,反而像个大绥人,但这只是名字取得跟大绥人一样,其实他的长相,依然是明显的羧戎人形象。
在羧戎王庭之中,其实也有仰慕大绥文化之人,且地位越高,对于大绥的文化就知之甚深。
甚至羧戎王庭在升帐之时,说的也是大绥的官方语言,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羧戎王为了将来统治绥人而特意练习的绥语,另一种就比较意淫了,说是羧戎仰慕大绥文化,所以在羧戎贵族之中,以说大绥语言为贵。
不过无论是哪一种,都表明羧戎对于大绥的野心不死。
在羧戎王庭之中,也有将大绥文化学至高深之人,其中高天佑就是代表人物。
据说他从小就学习大绥文化,三岁就开蒙,四岁就能将背诵诗词上千首,七岁就能自己做诗,名声一度传扬到大绥这里,在大绥,高天佑从小就有“神童”之称,是大绥对于羧戎少有的知之甚详的人物。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羧戎王是谁,但却听说过高天佑的名字,可以说,高天佑在大绥比羧戎王的名声更响亮。
诗词方面,高天佑也有传世之作,加上他的身份,乃是羧戎王堂兄之子,说起来也是羧戎王室成员,高贵身份,加上深厚的学识,就成了人们追捧的对象。
李敏也听说过高天佑的名头,所以一听说对方来访,立即引为贵客,坐在他下首第一的位置。
“高先生,来,饮胜!”李敏高高坐在上首的位置,举起杯子,遥遥地对着高天佑敬了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