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她对柳家屯村民们的印象很不错,可孩子读书这件事,在她印象里肯定是夫子的本事越大越好。
李村长刚开始送孙子去隔壁的时候,她其实心里是不愿意的,没想到一个村学竟比镇上有名的私塾都教得好。
从孩子还是在村学读书开始,不仅束修比镇上低,孩子们学习的东西也更多。
张夫子虽说比较严谨,可教育孩子的时候,是根据孩子的接受程度和未来选择因材施教的。
只是想认字和学算学,没有心思考功名的孩子,他主抓孩子们的认字数量,算学上的课业也更多一些。
一心要读好书,家里有心思供孩子们考功名的,他会专门给孩子们准备不一样的书籍,耐心的引导孩子们读书。
和镇上那些私塾的老夫子相比,张夫子还专门带孩子们去农田里,教一些柳家屯总结出来的种植方式。
总之,张夫子的宗旨就一点,孩子们虽说是读书人,出身农家就要明白农事。
孩子们在学堂待的时间越久,回家之后就越懂事,平时休沐的时候除了按时写作业外,还会帮着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点都不像老夫子们养出的那些孩子一样,回家就跟个大爷一样,啥事不干,就知道拿着书本摇头晃脑的。
孩子们的变化,被逢年过节走亲戚的外村人都看在眼里,打听过孩子们的变化后,都对柳家屯的学堂很感兴趣。
不是没有人找过来,商量着把自家孩子送来读书的事情,不过被张夫子给拒绝了。
学堂才开了不到一年,就是想要招生,也要等这些孩子考试分班之后再说。
当然,对外说的是比较含蓄,表明了自己一人教不了太多学生,以后招生的话会提前通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