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大秦民法典

言罢,苏长青目光如刀,扫视着群臣,又道。

“朕在此严正宣告,凡是不支持大秦变法之人,即日起便可回家养老,朕绝不挽留!

大秦正处在变革的关键时期,不需要顽固不化、守着旧规不知变通的官员。”

“大秦需要的,是锐意进取、勇于革新的臣子!

唯有如此,大秦方能在这风云变幻的天下,开疆拓土,繁荣昌盛!”

这话一出口,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有的官员面露赞同之色,暗自点头;有的则眉头紧皱,面露忧色。

这时,一位年迈的官员颤颤巍巍地出列,跪地说道。

“陛下,变法兹事体大,还望三思啊!

祖宗之法不可轻易更改,贸然变法,恐会引发朝堂动荡,社稷不安呐!”

苏长青看着这位老臣,神色稍缓,却语气坚定地说。

“爱卿,朕明白你的担忧。

但时代在变,大秦若想长治久安,就不能固步自封。

祖宗之法虽好,可如今形势不同,一味守旧,只会让大秦陷入困境。”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时。

诸葛亮站了出来,朗声道。

“陛下圣明!

如今大秦面临的问题,唯有变法,才能破局。

我等身为臣子,理当为陛下分忧,为大秦的未来竭尽全力!”

诸葛亮的话如同一剂强心针,让原本有些混乱的朝堂为之一静。

一些原本犹豫不决的官员,听到这番掷地有声的言论,不禁心中一动,开始重新衡量变法之事。

一位年轻的官员见状,也跟着站了出来。

“首辅大人所言极是!

陛下,臣愿追随陛下推行变法,为大秦的兴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时,站在一旁的一位中年官员冷哼一声。

“哼,说得轻巧,变法岂是那么容易的?

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到时候,你能担得起这责任?”

年轻官员被这一呛,脸涨得通红,向前跨了一步,梗着脖子说道。

“难道就因为怕担责任,就畏缩不前?

如今大秦的困境,大家都看在眼里,若不改变,又谈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