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心系民生察疾苦

杨玉环身处宫廷之中,每日虽被奢华与尊荣环绕,可她的心思,却从未远离民间百姓的生活。她心里明白得很,大唐的繁荣昌盛,根基就在于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尽管宫廷里事务繁杂,千头万绪,她还是常常抽出时间,乔装打扮一番,带着几个贴身侍卫,悄然微服出宫,往长安周边的城镇乡村走去,一心想要亲眼瞧瞧百姓们真实的生活状况究竟如何。

这一日,阳光洒在大地上,有些闷热。杨玉环身着朴素的布衣,头戴斗笠,和侍卫们一同走进了长安城外的一个小镇。小镇上,街道两旁摆满了各种摊位,有卖菜的、卖布的、卖杂货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可仔细瞧瞧,卖东西的百姓们,脸上大多带着疲惫与无奈。

杨玉环走到一个卖菜的摊位前,摊主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正无精打采地坐在一旁。摊位上的蔬菜看着并不新鲜,蔫巴巴的。

“大爷,您这菜看着不太好呀,咋回事呢?” 杨玉环轻声问道。

老大爷抬起头,叹了口气说:“姑娘,今年这天气怪得很,雨水要么太多,要么太少,地里的菜都长不好。收成不好,这菜自然就不新鲜了。而且,这菜价也上不去,卖一天的菜,也挣不了几个钱,一家人糊口都难呐。”

杨玉环听了,心中一紧,又问:“那大爷您家里除了种菜,还有别的营生吗?”

老大爷无奈地摇了摇头,说:“没有啊,一家人就靠着这几亩地过日子。唉,要是能有个别的挣钱法子就好了。”

离开菜摊后,杨玉环的心情愈发沉重。她继续在小镇上走着,看到街边有几个孩子在玩耍,可他们身上的衣服破旧不堪,补丁摞着补丁。再往前走,是一家小饭馆,里面稀稀拉拉地坐着几个食客。饭馆老板正站在门口,满脸愁容。

“老板,您这生意看着不太好啊?” 杨玉环上前询问。

老板苦笑着说:“姑娘,您有所不知,这镇上的百姓都没啥钱,下馆子的人越来越少了。我这饭馆,都快撑不下去了。前些日子,我还想着进些新食材,弄几个新菜色,可手头实在没钱,这想法也就泡汤了。您说,我这往后可咋办呐?”

杨玉环点了点头,安慰了老板几句,便离开了。走出小镇,她又朝着附近的村庄走去。一路上,她看到田间劳作的百姓们,个个汗流浃背,在烈日下辛苦地耕种着。可地里的庄稼,长得并不茁壮,稀稀疏疏的。

走进村庄,杨玉环看到一间间破旧的房屋,有的屋顶甚至破了个洞,用茅草勉强遮挡着。她走进一户人家,屋里光线昏暗,一位中年妇女正在缝补衣服。

“大嫂,您家里几口人啊?日子过得咋样?” 杨玉环关切地问道。

中年妇女抬起头,看到杨玉环虽然穿着朴素,但气质不凡,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不过,她还是如实说道:“家里有公婆、丈夫和两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丈夫每天在地里干活,可收成不好,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几个钱。孩子上学的钱,都不知道从哪儿凑呢。前儿个,孩子他爹在地里干活,不小心伤了脚,这看病抓药又花了一笔钱,真是雪上加霜呐。”

杨玉环环顾四周,发现屋子里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墙角还堆着一些农具。她又和中年妇女聊了一会儿,了解到村里很多人家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因病致贫的也不在少数。村里的郎中本就不多,药价还贵,百姓们生了病,常常是能拖就拖,实在拖不下去了,才咬着牙去抓药。

从这户人家出来后,杨玉环站在村子中间,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忧虑。她深知,百姓们生活困苦,在农田里辛勤劳作却仅能勉强维持生计,这样下去,不仅百姓的日子难过,对大唐的长治久安也会有影响。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为改善民生做些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