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坡的营地依旧被沉重的阴霾笼罩着,压抑的气氛让人喘不过气来。李隆基站在营帐外,望着远方连绵起伏的山峦,心中却如乱麻般纠结。这些日子,他为了杨玉环和大唐的未来,愁得茶不思饭不想,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陛下,贵妃娘娘求见。”一个小太监匆匆跑来,打破了这片寂静。
李隆基一听,心中猛地一震,连忙转身说道:“快请她进来!”
不一会儿,杨玉环便走进了营帐。她的脸色略显苍白,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坚定。
“陛下。”杨玉环轻声唤道,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
“爱妃,你可算来了。”李隆基快步走到她身边,紧紧握住她的手,仿佛一松手,她就会消失不见,“你这些日子过得可好?朕担心死你了。”
杨玉环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陛下,我没事。只是这些天一直在想办法,看看怎么才能化解如今的危机。”
“哦?”李隆基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爱妃,你有主意了?”
杨玉环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陛下,我打算对外宣称出家为尼,从此青灯古佛相伴,不再过问尘世之事。我想,这样或许能平息将士们的怒火,让他们重新归心于陛下,共同对抗叛军。”
李隆基听了,脸色骤变,连忙说道:“不行,绝对不行!爱妃,你怎么能去出家呢?朕舍不得你,朕也不能让你去受苦。”
“陛下,您听我说完。”杨玉环轻轻抚摸着李隆基的脸颊,眼中满是深情,“如今局势危急,这或许是唯一的办法了。将士们对我积怨已深,若我继续留在陛下身边,只会让局势更加糟糕。我去出家,一来可以表明我的态度,让将士们相信我不会再对大唐的局势产生影响;二来也能让陛下专心处理朝政,带领大唐度过这场危机。”
李隆基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说道:“爱妃,你的心意朕明白,可这太危险了。万一将士们不相信,或者在你出家的途中使坏,你可怎么办?朕不能让你冒这个险。”
“陛下,我都想好了。”杨玉环说道,“我已经秘密联络了一些仍然忠心于陛下的大臣和将领,他们都愿意支持我的计划。我们会精心安排一切,确保万无一失。”
“可……”李隆基还是有些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