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长鱼面

闻见这醇厚鲜美的香味,她哪里还忍得住,当即下了马车,朝着那杏眼女郎走去。

余光扫见有人过来,杏眼女郎连忙起身,面上堆起恰到好处的笑来,欲要迎客:“女郎想用些什么?”

宋七娘指了指对方没来得及收起来的碗:“这是什么?”

杏眼女郎眉眼弯弯:“是长鱼索饼。用黄鳝的骨头熬成奶白的浓汤,里头还有口感筋道的索饼、肉质细嫩的黄鳝,用着极鲜美。”

“女郎要来一碗吗?”

宋七娘矜持地一点头,咂摸回味一番对方的话语,忍不住又问:“店里还有什么吃食?要新奇些的,不要长安城中吃腻了的菜式。”

“唔……最好是带着辣味的。”

杏眼女郎笑意不变,引着宋七娘往店里走:“辣味吃食?剁椒鱼头、辣子鸡,都是能做的。其实还有一道钵钵鸡,在夏日用也是很不错的,只是需要提早准备,今日是做不成了。”

宋七娘随意寻了一张干净桌案坐下,饶有兴致地反问:“钵钵鸡?那是什么?”

杏眼女郎立马为其解释:“女郎许是尝过辣味暖锅?这钵钵鸡与暖锅有些相似,只不过前者是煮开了锅子,往里头扔食材;而钵钵鸡则是将各种荤素食材串成串,煮好之后,连食材带着辣味汤底,用大碗装了端上来。”

“大体上分成冷热两吃,秋冬多热吃,夏日则采用冷吃……”

宋七娘听得兴起,对这道钵钵鸡极为好奇。念及对方方才说的“今日没法做”,她心直口快地问:“今日做不了,也无妨。我留下些银钱,权当做订金。我们约个时辰,明日到了时辰,我派仆从来食肆取吃食,如此可好?”

杏眼女郎没有立即下决断,而是去到柜台后面,问过一位中年妇人,方才回来,笑眯眯地与宋七娘约好时辰,又细致问过宋七娘有什么忌口的吃食、对于鸡鸭羊的心、胗、爪子、血等物能否接受。

旁人对这些腌臜物嗤之以鼻,宋七娘却越听越兴奋,直言自己都想尝尝,让对方怎么好吃怎么做。说罢,她又去催对方做那碗索饼。

杏眼女郎离去前,宋七娘心有所动,忽然开口问:“你叫什么?”

闻言,那年轻女郎笑着道:“儿姓孟,单名一个桑,桑葚的桑。”

宋七娘将“孟桑”二字在心中默念两遍,只觉得对方言谈举止很对自己胃口。尤其是那一双杏眼,在孟桑滔滔不绝说起吃食时,显得越□□亮。

于是,她越发期待起待会儿和明日会尝到的吃食。

那时,宋七娘和孟桑都未料想到,二人会因吃食而结缘,从而成为一辈子的知己好友。

-

如若说,与孟桑是一见如故,那么宋七娘与白庆然,那便是不打不相识。

二人第一回见面,是在一个官员出面办的宴席上。因一典故的用法,他们起了争执,来来回回争辩了十多轮,互不相让,最后以宋七娘险胜一筹而告终。

对这个差点落她面子的白博士,宋七娘印象深刻,在心里头狠狠给对方记了一笔。

回到宅子后,宋七娘愤愤然咬了一大口鸡腿,郁气难消。

“去,查查这位白博士是什么来头!”

“我在平康坊混了这么些年,还是头一回碰见这种软硬不吃的臭石头!”

阿奇耗费了些工夫,搜罗完白庆然的传闻,回来一五一十地说给宋七娘听。什么进士出身,什么去年与正妻大妇和离,什么与平康坊多位妓子交好,什么只去喝酒听曲,从不在哪位交好的妓子那儿留宿……

宋七娘本以为二人不会再碰见,所以听完便将这些抛到脑后。

没想到,上元节时,她与白庆然又在东市撞见。

那几日,宋都知玩心起来,加之没收到什么高官贵胄的邀约,于是索性推掉那些不重要的帖子,打扮成寻常女郎,带着阿奇去东市看灯、猜灯谜。

灯谜,说白了就是玩文字把戏。

宋七娘能稳坐多年都知的宝座,哪里还怕这个?

只是她眼光高,瞧不上那些普通的灯笼,转来转去也没挑中一个。

直至转过拐角,她抬眸望去,一眼就相中了摊子最中间的那只极其精巧的海棠灯笼。

还未等她靠近,就有一腰间挂着酒壶的蓝袍郎君上前,报出谜底,欲要将灯笼拿走。

宋七娘一见,连忙上前,笑着问道:“这只海棠灯笼,儿甚是喜爱,只可惜慢了郎君一步,不知可否……”

话未说完,蓝袍郎君闻声转过身来。瞧着那双风流倜傥的桃花眼,宋七娘几乎是一瞬间认出对方——

这厮,不是前些日子险些落她面子的白庆然,又能是谁?

宋七娘想起当日对峙场景,顿时笑不出来了。

她今日打扮得素净,跟平日在宴席上美艳动人的模样很不一样。没了那些复杂的妆容和钗环,反倒凸显出她那双澄澈的眼睛。

白庆然愣了一瞬,旋即反应过来,笑着见礼:“宋女郎。”

对方已认出自己身份,宋七娘只好磨磨蹭蹭地叉手,敷衍道:“奴见过白博士。”

白庆然提起手中花灯,眨眼:“宋女郎想要这盏海棠灯?”

宋七娘犹豫了几番,但还是耐不过对那灯笼的喜爱,耐着性子道:“是呀,不知白博士愿不愿意割爱?”

白庆然像是逗猫儿那般,又提着灯笼晃晃,最后笑眯眯道:“我也很喜欢,所以不让。”

刹那间,宋七娘只觉得新仇旧恨齐齐涌上心头,似笑非笑,拉长语调:“哦?这街上的灯笼有许多,白博士可喜欢旁的?”

白庆然挑眉,认真地在摊子上打量片刻,指了一盏狐狸灯。

宋七娘上前几步,轻而易举地解出谜底,赢得灯笼后,来到白庆然的跟前。

白庆然原本猜想,对方是想交换花灯,顺势想要答应。

没承想,对方学着他的模样,晃晃手中的狐狸灯,挑衅似的一笑:“这灯是奴的了。”

白庆然怔住,哑然失笑,实在没想到名满长安的宋都知还有这种孩子气的一面,玩心顿起。

那一日,只要白庆然挑中什么灯笼,宋七娘便会提早猜出谜题,试着将灯笼夺来,想要以此解恨。白庆然又不是块木头,自然不会傻站着挨打,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二人仿佛又回到那日宴席上,来来回回争个没完,一路从街尾猜到街头。上一刻,还是白庆然占据上风,到了下一瞬,宋七娘便将对方的势头压下。

起初,他们的注意力还会放在灯笼上,猜完会把灯拿走。后来,见阿奇和白庆然身边的仆从没手拿灯了,宋七娘和白庆然索性只猜题、不拿灯,势要比出一个高低。

与那日一般,仍旧是宋七娘险胜——她比白庆然多猜出两道灯谜。

宋七娘还没来得及回味一解恶气的畅快,便察觉出些许不对,柳眉一竖:“白博士该不会是故意让着奴吧?”

白庆然把玩着腰间的酒葫芦,笑着摇头:“不会。既然是比试,便讲究一个公平。”

对方这么一说,宋七娘心下稍安,快活起来,眉眼间的笑意压都压不住。

她好胜心强,但性子也很爽快。既然眼下赢了对方,便不再纠结于先前的“恩怨”,甚至觉得对方瞧着顺眼不少。

玩到现在,她也有些疲累,就和白博士打了声招呼,领着双手提满花灯的阿奇往平康坊走。

宋七娘方才在劲头上时,只顾着争个输赢,并未细瞧花灯样式。眼下她定睛一看,只觉得这些都不够合她眼缘,索性一路走,一边将花灯随意丢给路边的孩童。

等到花灯没了,她和阿奇也快要拐进坊门。就在这时,宋七娘听见身后有孩童在唤她。

“宋女郎!穿着淡黄间裙的宋女郎,请留步!”

宋七娘一愣,顺势驻足,转过身去。

方才高声呼喊的孩童,眨眼间来到宋七娘跟前,将手中的海棠花灯塞到宋七娘手里。

“女郎,有一位拿着酒葫芦的郎君,托我将这花灯送给你。”

宋七娘有些惊讶,见那孩子想走,下意识出声问:“那人只让送灯,没说旁的?”

闻言,孩童似是想起什么,拍手道:“哎呀,险些给忘啦!”

“那郎君说,君子不夺人……不夺人所爱,这灯漂亮,配女郎你才最恰当!”

说罢,那孩童抓着手里的糖包,一溜烟跑了。

寒风中,阿奇陪着他家都知在坊门口站了一会儿,最后冷得受不住,试探着问:“都知,要不咱们先回宅子?”

宋七娘回过神来,轻咳一声,面色自若地往宅子走去:“嗯,回吧。”

无人察觉,她落在那海棠花灯上的视线,多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浅浅勾起的唇角,比往日宴席上的笑颜更为动人。

自那以后,宋七娘与白庆然时不时就会在平康坊或者旁的地方遇见,多是在宴席上。碰到的次数多了,彼此也熟稔许多,切磋起来更加没了顾忌,二人反倒渐渐引为知己。

私下里喝到酩酊大醉时,他们也会抛开诗文,无所顾忌地吐露过往,权当作下酒佐菜。

白庆然是因榜下捉婿,才和夫人成的婚。刚成亲时,他便得知夫人早已有了心上人。白庆然本是钦慕对方的,哪怕听闻此事,在过了最初的挣扎日子之后,他仍旧想着和对方将就着过下去。

水滴石穿,原本二人之间的关系已经慢慢迎来好转。不承想,那心上人带着战场上建立的功绩回了长安。最终,白夫人毅然决然选择了和离,愧疚地将屋舍和一半嫁妆留给白庆然,而且没有要三年的赡养银子。

即便如此,白庆然依旧被伤了个彻底。从此性情骤变,开始频频流连于平康坊。

不知事到如今,白庆然是否真的看开,但至少说起这段往事时,他的神色很淡定。

而宋七娘呢?她早已不在意过往,以炙肉配美酒,笑嘻嘻地就把那些糟烂事叽里呱啦说完。

月夜星空之下,二人一前一后吐完苦水,相视一笑,举杯痛饮,又相互依偎、抵足而眠。

缱绻之余,白庆然曾多次问过宋七娘,他想带她离开平康坊。虽然依着律例,“良贱不得未婚”,宋七娘去到府中只能当婢女或妾室。可他会一心一意地对她,不会再娶任何人做正妻大妇,也不会再纳什么妾室。

白庆然说起这事时,一双桃花眼里装满了专注:“我只想和你两厢厮守,七娘,你要与我走吗?”

起初,宋七娘是犹豫过的,所以没有立即给出答复。后来,她看着宅子里的姐妹们,望着慈幼院的孩童们,左右摇摆的心渐渐定了。

于是,等下一回白庆然再度提起此事,宋七娘认真而坚决地摇了头。

她的身前身后站着这么多人,她不能走。

左右这辈子已经这般烂了,不如敞开来做些实事,情情爱爱的且先丢到下辈子罢!

哪怕白庆然再怎么坦然洒脱,但他也是个凡人,也会对心上人充满占有欲。因而,最初听闻这个回答,他也会想不通。

为了这事,二人好些日子没有见面。哪怕避无可避地,在一些宴席上偶然撞见,也只是互相颔首。

就当宋七娘以为,她和对方就这么收场时,却在慈幼院碰上了白庆然。

白庆然笑着叹了口气,朝着素面朝天的宋七娘走去。

“这位女郎,缺不缺助教呀?在下任太学博士,想来还是能胜任此职的。”

春光下,宋七娘鼻子一瞬间酸了。

终归,他还是懂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