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恩寺,这个名字对于袁景灿来说完全陌生,他不仅从未听闻过,更是生平首次踏足这座坐落在秦淮河畔、气势恢宏的皇家寺庙。他原本是怀着一颗虔诚之心,想要在此地还愿,并为周振邦超度亡灵。然而,当他真正抵达目的地后,却惊讶地发现,这根本就是个旅游景点!
尽管心中略感有些无语,但袁景灿还是买票进入寺内。刚刚踏入园区的瞬间,一座高耸入云的琉璃宝塔赫然出现在他的视野之中;沿着道路前行,袁景灿一边悠欣赏着古庙两侧的画廊遗址,感受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一边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缓缓走过已经十分陈旧破败的香水河桥。
就在这时,耳边传来身旁导游清晰而响亮的声音:“各位游客请看,从我们脚下这条崎岖不平的石板路一直向前走,尽头处便是天王殿遗址。这条路可是古时候的御道,当年古代皇帝们前来礼佛之时,都要从此处经过。”
听闻此言,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远方那片高低起伏的石板路,眼中流露出好奇之色。
导游介绍接着,整座报恩寺曾经规模宏大、设计精美,但不幸的是,绝大部分的建筑都在1854年的太平天国战乱中化为灰烬。如今呈现在大家眼前的,只剩下这些残垣断壁和满目疮痍。
看着眼前高低不平、损毁严重的青石板路,袁景灿和其他游客们无不心生感慨,唏嘘不已。
进入大殿后,导游面带微笑,抬手指向远处一个被醒目的红色隔离带包围的展柜,用充满神秘色彩的语调介绍道:“各位游客朋友们,请往这边看。这里展出的是一件极其珍贵的宝物——玄奘法师的头盖骨。据可靠的历史资料记载,当年玄奘法师西至印度时恰逢佛祖涅槃一千三百多个春秋,而玄奘法师的头盖骨和释迦摩尼的顶骨舍利同样隐藏于大报恩寺的地宫下一千三百多年方才得以面世;玄奘法师历经千辛万苦,跨越漫长的岁月长河,最终接过了佛祖的衣钵,并在接下来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不遗余力地将佛法弘扬光大,让佛教文化得以传承不衰!正因如此,我们将这个场景命名为‘千年对望’。”
“千年对望”?袁景灿紧紧盯着眼前的玻璃展柜,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导游接着介绍道,据说佛祖释迦牟尼出生时便会走路说话,甫一降世便立刻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走了七步,每走一步脚下就会生出一朵莲花,所以就叫步步生莲。
莲有佛性,世间百花中只有“莲”是唯一能花、果、种子并存的植物。
莲花的花死而根不死,来年又复生,如同人死而魂不灭,不断轮回。
在禅宗中,它象征释迦‘法身、报身、应身’三身同驻。
以圣洁的莲花喻佛,最初产于佛教,其意为“菩萨观音”,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