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块本位制则是国内不再流通金币,只发行与一定含金量挂钩的纸币,纸币兑换金块有最低数额的限制,例如一次最低只能兑换10公斤黄金。
金块本位制可以“节约黄金”,在保证纸币与黄金挂钩的情况下避免储备黄金大量外流,还可以解决金币自然磨损与恶意磨损所带来的消耗。
站在国家层面,腓特烈是赞同金块本位制,这样就可以有效地管控国内的黄金流通,缓解黄金供应压力。
但乔凡尼站在使用者层面上考虑,突然废除金币以纸币代替会造成经济上的动荡,搞不好会出事。
有时候解决政治问题就是各方相互妥协的过程,这个问题上只能各退一步。
最后腓特烈和乔凡尼讨论后决定,原则上先推行金币本位制,接下来依据反映的情况逐步调整为金块本位制。
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现在用作货币的贵金属有金银铜三种,相互之间的汇率是动态的。
那么相对应的纸币是只使用黄金,还是不同的金属货币对应不同的纸币,纸币之间的汇聚也随时变动。
乔凡尼思考一番后说:“我认为只按黄金兑换是最好的,纸币的生命是信用,在初期若经常发生变动,会降低信任。”
腓特烈点了点头,但新的问题出现了。
如果以弗罗林金币为单位,假设买1吨小麦需要面额1弗罗林的钞票,那么市民买半公斤小麦就得用0.0005弗罗林的钞票。人家钞票都是往后面添0,就没往前面添加的。
若设置元角分模式,会出现更新的问题。
现在是1枚弗罗林金币=20枚克罗伊茨银币=2000枚铜板,金币和银币间是1:20,银币和铜板间是1:100,市面上还有更小的铜板和铜板。
要设置元角分的话,又该哪个是元,相互之间如何兑换。
腓特烈和乔凡尼讨论许久,不得要领,只能对民间消费情况进行调查。
最高部长会议组建了“货币使用调查委员会”,明面上是调查交易中出现的货币磨损、削边、假币等事宜,通过调查表格可得知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使用货币的情况。
城镇中不少家庭有记账的习惯,最高部长会议又以调查人民生活水平为由,对居民账本进行统计。
与此同时,腓特烈又放出风声,声称自己受不久前迈耶夫妇十万镑汇票事件启发,打算放开低面额不记名金融票据限制,用以日常消费流通。
腓特烈在等着调查结果作为施政依据的时候,有人先他一步把接下来的工作做了。
普赛克把一叠票子和一台机器放在他的办公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