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黑暗面二

皇帝下令军改却不拨款项的困境,需要通过一系列"创造性"手段为军队改革筹措资金。侯献没有办法,来到耆英会向众位前辈先贤问策略,

这些老人家真不是盖的,没有几天的功夫就整出一个大方案,包含政策变革、经济手段、灰色操作等等。

财政开源方案

第一招,重启前朝废弃的矿洞,以"战时特许"名义承包给地方豪强

重启前朝废弃铜矿并以特许名义承包给地方豪强的政策,需从历史经验、现实利弊和潜在风险三方面审慎考量。

历史上也不乏这种为了短时期筹措钱财应付偶然事件的例子,汉武帝时期通过战时特许(如桑弘羊的盐铁官营)集中资源抗击匈奴,短期内充实国库,但后期导致地方豪强与官员勾结、垄断民生,成为社会矛盾根源。

唐朝安史之乱后,唐廷将矿山承包给藩镇或豪强以快速筹饷,结果地方势力坐大,中央控制力削弱(如河北三镇)。

特许经营短期可解资源之急,但需严防地方势力膨胀与资源过度开发。

这种求快治标的法子,要提前预料到其反噬的后果,同时想出应对策略,特许期限限制是是十分必要的,特许期不超过3-5年,结束后重新评估要不要继续下放这种特权。

产量分成一定要明确,朝廷保留三成到五成铜产出优先采购权,避免豪强垄断物资,继而胁迫朝廷。

一定要派遣朝廷矿务使驻场,防止私采、偷税等损公肥私的可耻行径!

一定要分权承包,将矿区划为多个标段,由不同豪强或商帮竞标,避免一家独大。要求承包商互保,若一家违规,其余连带受罚。同时禁止商团私设武装,由朝廷派兵驻守矿场。

军改时允许豪强以“代工"形式运营,但矿权仍归国有。合约中一定明确军改后政府有权回购设备、优先雇佣矿工,避免产业被豪强绑架。

如此权利下放,肯定会加大产生危机的可能性,因此必须制定出明确的应对方案,

最最要紧的是,防止地方割据的再次产生,要求承包商子嗣入京为质或抵押其田产作为履约担保。定期轮换矿务官员,避免与豪强形成利益同盟。

也可以通过这次创收行为,做成缓解民生矛盾契机,强制承包商雇佣本地流民,按产量减免税赋设立"矿害补偿银",从特许费中提取部分用于农田污染赔偿。

《管子·立政》:“山泽救于火,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这次重启前朝废弃的矿洞,需要强制实施"硐老法",开采深度超百丈需朝廷复核,避免滥采。要求商人每产铜千斤须植树百棵,防止生态恶化。

与商人订立的文书,这事本就是为了改善边关情况才提起,因此文书一定要圣旨的名义写明白不遵守约定会面临的后果。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值此军改之际,特许某地废铜矿由某家承办,依例岁输铜XX万斤于官。一应矿丁由地方官造册稽查,矿硐需工部堪合方可深掘。敢有私贩铜斤出境者,以资敌论斩。待军改毕日,另议矿务章程。钦此。”

若担忧豪强尾大不掉,也可考虑折中方式:官督商办:朝廷持股五成,商人负责运营。矿务债券:发行专项"铜矿债"募集资金,军改后以铜产出兑付,避免直接让渡矿权。

此策可行但须如履薄冰,建议以"试点"形式在一二处矿区试行,配套设立矿务巡察御史,每月直奏开采情况。

同时提前拟定豪强违约时的没收条款,确保朝廷始终掌握主动权。

为财政开源的第二着就有点损了,

在官盐中掺入三成杂质扩大产量,差价充作军费,这食盐人人要吃,从此着手,可以在短时期内收集到大量的财富。

关于本朝盐政体系建议,可以采用“钞盐制"(商人凭盐钞运销)+“榷盐法”(官方垄断),不同对待更可以拉拢分化盐商。让他们愿意让渡出更大的利益给朝廷。

设置东西南北四大盐铁使若按地理方位划分四大盐使,可基于主要产盐区及经济中心进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