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没法子,该花就花呗。

于玲天天的去开店,石头这段时间没跟着她一起,除了给她送菜,其他时候就在院子里忙活盖小耳房。

找了个本家叔辈的爷孙俩,这俩不是专门干瓦匠的,但是有点瓦匠手艺。

是自己出了五服的一个本家亲戚。要说到底有多远,其实石头也不知道。这么说吧,张家村里头三百户人家,得有二百九十九九家姓张的,另外那一家还是嫁出去的闺女迁回来的。

所以一村子里头都是七大姑八大姨的叔叔伯伯爷爷奶奶。

出了门都是亲戚。

石头给家里头的液化气灶和液化气罐子拉来了,大灶烧火蒸饭,液化气炒个菜也凑合。

爷孙俩加上石头当小工,这活儿干的特别快。

老爷子有一手盘炕的手艺,先给炕盘上了,等着耳房和灶台砌好了,就开始烧火烘炕。

小耳房也不用上梁啥的,直接做了个平房顶,边上留了两个管子口,下雨好排水。

这耳房建的不算小,反正于玲看着地方是挺大的。

别说,这么一收拾,三间屋一个厨房,倒也齐全。

忙着忙着,家里头就开始春种了。

于玲家里的八亩地,这会儿里头还是人家的麦子。

这地方种的都是冬小麦,那麦子要熟了,得到每年的阳历六月份。

这会儿才四月初,还早着。

但是老屋那屋前屋后的地方,该种的东西可是好种了。

老太太这会儿顾不上孩子,就把孩子扔给于玲带着。

她没法子,只能早上骑车带着孩子去县城卖菜,晌午再给她拉回家来。

苗苗适应的特别好,特爱跟着她进城。

城里多好玩啊,比起一天天的挖蚂蚁窝有意思多了!

店里头人来人往的,都知道这个小布丁是小于家的闺女。

虽然小布丁已经没有以前在这的记忆了,但是买菜的熟客都知道有这么个小丫头。

小孩子不记得不要紧,一点不耽误她在门口这一亩三分地的地方玩。

一开始她胆子小,来了也不出去玩,就在屋里头靠着于玲。

常在门口玩的小丫头们大大方方的直接跑进来,看着她问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