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青麟带着物资离开八马城后没过多久,常驻八马城府衙的霸王项羽便将交河县和北安县的主要领导层召集到了一起,一场关于正式开府建衙的讨论会就此展开。
在讨论会上,众人各抒己见,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深入的思考,最终形成了一套初步的开府建衙方略,并计划在年后,二月初二龙抬头之日举行大典。
然而,在讨论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霸王项羽不能长期留在江南地界。毕竟,他的根基在彭城,而且他也明确表示,一开春他就必须返回彭城。
面对这个现实,众人意识到江南这方领地的建设和发展不能仅仅依靠项羽一个人,还需要在座的每一个人共同努力。于是,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采用一种特殊的施政方略——“虚君共和制”。
根据这个方略,他们定下了领地名号为“西楚江南虚君共和领”,简称为“楚领”或“楚南领”。同时,他们尊霸王项羽为王,以表彰其秩序建立之功,显示对他的尊重和认可。
在政治架构方面,他们仿照三省六部制进行规划,但又有所创新,实施三权分立制,以确保权力的制衡和公正。
最后,他们决定正式开府建衙,将这个新领地的体制付诸实践。
总体而言,这一方案仍然沿袭了卓青麟过去与项羽闲谈时所提及的“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不建国”的苟道发展思路,旨在建立一个能够稳健发展且不容易受外部势力侵犯的独立领地,维护一方和平。
整个发展体系以传统的三省六部制为蓝本,并根据的府衙实际事务和领地治理需求进行了优化和调整。通过这种方式,确保府衙在行政、军事、财政等关键领域能够具备有效的管控能力,同时维持内部的权力制衡,以保障府衙的长治久安和领地的繁荣发展。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设立相应的部门和职位,明确各部门和职位的职责范围,形成一个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的政务管理网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王府的工作效率,还能有效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导致的腐败和滥用职权等问题。
此外,为了确保政务管理体系的顺利运行,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考核制度,对各级官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和奖惩,激励他们积极履行职责,为领地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三省设置
1. 承命省:类比中书省,负责替诸侯王起草各类政令、文书,制定政策草案。长官为承命尚书,下设若干承命郎。日常工作包括收集领地内各方面信息,如民生状况、经济数据等,依据这些信息拟定政策建议,再呈交诸侯王裁决。
2. 审议省:类似门下省、咨议院,承担政令审核与政策谏议职责,定期召开咨议会,审核领地发展规划。审议尚书作为长官,带领一众审议郎对承命省拟定的政令、政策进行严格审查,评估其合理性、可行性以及对王府和领地的潜在影响,如有不妥之处,提出修改意见或驳回重拟 ,确保下达的每一项指令都切实可行。
3. 执行省:对应尚书省、政务院,是政令的具体执行机构。丞相统筹全局,由各部执行侍郎组成,下辖多个执行司。一旦政令通过审议,执行省迅速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分配任务至各执行司,并监督执行进度与效果,保障各项政策在领地内全面、准确地落实。
二、六部职能
1. 吏部:掌管王府官吏的选拔、考核、任免、升迁等事务。通过制定严格的人才选拔标准和考核机制,确保王府拥有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的官吏队伍。定期对官吏进行政绩评估,依据结果决定奖惩与职位变动。
2. 户部:负责王府财政与领地经济管理。统计领地内的人口、土地等资源,制定税收政策并组织征收。管理王府收支账目,规划财政预算,同时推动领地内的农业、商业发展,促进经济繁荣。
3. 礼部:主管王府礼仪、祭祀以及文化教育事务。安排王府的各类庆典、宴会礼仪流程,组织祭祀天地、祖先等仪式,维护传统礼仪规范。此外,负责兴办学校、推广文化教育,提升领地民众的文化素养。
4. 兵部:承担王府军事事务,包括军队的训练、调度、装备管理等。制定军事战略与训练计划,确保军队具备强大的战斗力。负责兵器制造与维护,管理军事物资储备,保障战时需求。
5. 刑部:执掌司法审判,负责处理领地内的各类刑事案件和民事纠纷。依据法律法规公正断案,维护社会秩序与公平正义。同时,监督法律的执行情况,确保司法公正,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
6. 工部:负责王府工程建设与领地基础设施维护。规划并建造王府宫殿、府邸等建筑,同时负责领地内的水利设施、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修建与修缮,为民众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