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百草堂之地笋

张阳长叹一口气,“掌柜的,莫要太着急,咱们再想想办法。”说是这么说,可他的语气里也透着绝望。

王宁强撑着精神,安慰道:“辛苦你们了,这不是你们的错,孙玉国谋划已久,肯定把痕迹清理得很干净。”话虽如此,他的内心却如坠冰窖,深知留给他们的时间和机会已经不多。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王宁却毫无睡意。他坐在柜台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脑海中像走马灯一般,不断回顾着从发现地笋到如今这场灾祸的每一个细节。突然,他想起一件事,猛地站起身,“王雪,张叔,之前在山里与刘二狗打斗时,我记得他衣服被树枝划破,当时好像有块布片挂在树枝上,我们竟忽略了这个!”

王雪眼睛一亮,随即又黯淡下去,“可都过去这么久了,那布片还会在吗?而且,就算在,能当作有力证据吗?”

“不管怎样,都得去试试,这是目前唯一的线索了。”王宁眼神坚定,拿起灯笼,转身就要出门。

就在这时,药铺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阵夜风吹进来,烛火摇曳。众人抬眼望去,只见林婉儿一袭黑衣,神色匆匆地站在门口。

“林姑娘,你可算来了!”王宁又惊又喜,赶忙迎上去,“这几日你去了何处?我们正四处找你。”

林婉儿微微喘气,说道:“抱歉,有些私事耽搁了。我刚得知你们的困境,便赶来了。”她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布包,递给王宁,“这是我找到的证据,或许能帮你们洗清冤屈。”

王宁疑惑地接过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块带血的布片,还有一张纸,上面写着孙玉国与那村民的交易记录。看到这些,王宁又惊又喜,“林姑娘,你是如何得到这些的?”

林婉儿神色复杂,犹豫片刻后说道:“实不相瞒,我一直在暗中调查孙玉国。他与我有一些旧怨,这些年他做了不少坏事,我早就想找机会揭露他。得知这次的事情后,我便跟踪他和钱多多,发现他们买通村民做伪证,便设法拿到了这些证据。”

王雪激动地拉住林婉儿的手,“林姐姐,太感谢你了!有了这些,哥哥肯定能洗清冤屈。”

张阳也连连点头,“林姑娘,多亏有你,不然我们这次可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众人正说着,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王宁心中一紧,“不好,难道是孙玉国又来捣乱了?”他快步走到门口,打开门一看,只见一群人举着火把,正朝着百草堂走来,为首的正是孙玉国。

孙玉国看到王宁,冷笑着说:“王宁,明天就是期限了,你要是拿不出证据,就准备去坐牢吧!”

王宁镇定地看着他,举起手中的布包,“孙玉国,你的阴谋已经败露了。这就是你买通村民做伪证的证据,明天到了公堂,看你还如何狡辩!”

孙玉国脸色一变,但很快又恢复镇定,“哼,你少拿这些假东西来吓唬我。这肯定是你伪造的,想以此逃脱罪责。”

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人,正是那个做伪证的村民。他神色慌张,看着孙玉国说:“孙掌柜,我……我不想再帮你做坏事了。我收了你的钱,诬陷王掌柜,现在良心不安。”原来,林婉儿在找到证据后,还找到了这个村民,对他晓以利害,让他幡然醒悟。

孙玉国见状,气急败坏地说:“你个蠢货,竟敢背叛我!”说着,就要冲过去教训那个村民。

就在这时,一群衙役从四面八方赶来,将孙玉国等人团团围住。带头的衙役说道:“孙玉国,有人举报你诬陷他人、扰乱治安,跟我们回官府一趟吧!”

原来,林婉儿在拿到证据后,不仅说服了村民,还提前向官府报了案。孙玉国还想反抗,但在衙役的压制下,只能乖乖就范。

看着孙玉国被带走,王宁等人终于松了一口气。林婉儿看着王宁,说道:“王掌柜,这下你的冤屈可以洗清了。希望以后清平镇能少一些纷争,多一些安宁。”

王宁感激地看着林婉儿,“林姑娘,这次多亏了你。你的大恩大德,我们无以为报。”

林婉儿微微一笑,“不必言谢,这也是我为清平镇做的一点事。天色已晚,我也该走了。”说完,她转身欲走。

王宁连忙说道:“林姑娘,天色已晚,不如就在百草堂休息一晚,明日再走也不迟。”

林婉儿犹豫了一下,最终点了点头,“那就打扰了。”

这一夜,清平镇恢复了难得的平静。月光洒在百草堂的屋顶上,仿佛在诉说着这场风波的平息。然而,王宁知道,事情还没有完全结束,明天在公堂上,还有一场硬仗要打。孙玉国是否会彻底伏法?清平镇的药行又将何去何从?

小主,

天刚破晓,第一缕晨光穿透薄雾,洒在清平镇的青石板路上。百草堂内,王宁早早起身,将林婉儿找到的证据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确保万无一失。王雪和张阳也忙碌起来,打扫药堂,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公堂审判,他们的眼神中透着紧张与期待。林婉儿一夜未眠,她望着窗外渐渐热闹起来的街道,心中五味杂陈,这场与孙玉国的较量终于要迎来结局,可她清楚,平静或许只是暂时的。

巳时,县衙大堂外挤满了前来围观的百姓,大家都想知道这场纷争的最终结果。随着一声威严的“升堂”,县太爷端坐在公堂之上,惊堂木重重拍下,“带原告被告上堂!”

王宁、孙玉国等人被带上堂来。孙玉国虽仍故作镇定,但眼神中难掩慌乱。王宁昂首挺胸,手中紧紧握着那关键的证据。

“王宁,昨日你说找到了新证据,呈上来吧。”县太爷说道。

王宁恭敬地呈上布包,详细阐述林婉儿如何找到证据,以及村民良心发现的经过。县太爷接过证据,仔细查看,眉头越皱越紧,不时抬眼看向孙玉国。

孙玉国额头冒出细密汗珠,强辩道:“大人,这都是王宁和这女子串通好,伪造证据陷害我!”

这时,那做伪证的村民颤抖着跪在地上,哭喊道:“大人,小人知错了!是孙玉国给了我十两银子,让我诬陷王掌柜,求大人饶命啊!”

孙玉国见状,怒目圆睁,吼道:“你个没出息的东西,竟敢反咬我一口!”

县太爷重重一拍惊堂木,“孙玉国,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敢狡辩!你勾结药材商人垄断药材,扰乱清平镇药行秩序,又诬陷他人,该当何罪?”

孙玉国脸色煞白,双腿一软,瘫倒在地,不再言语。最终,县太爷宣判孙玉国入狱,其药铺暂时查封,待整顿后再重新开张。

走出县衙,王宁长舒一口气,阳光照在身上,暖融融的。百姓们纷纷围上来,称赞王宁的正直善良,感谢他为清平镇除去一害。王宁微笑着一一回应,心中却在思考着清平镇药行的未来。

回到百草堂,王宁召集王雪、张阳和林婉儿,说道:“这次事件让我明白,清平镇的药行不能再这样混乱下去。我想提议成立药材公会,规范药材收购和使用,大家共同合作,让药行健康发展,造福百姓。”

王雪第一个拍手赞同,“哥,我觉得这个主意太棒了!这样就不会再有孙玉国这样的人捣乱了。”

张阳也点头道:“掌柜的,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只是实施起来恐怕不太容易。”

林婉儿若有所思地说:“我可以帮忙联络一些其他的药材商人和医者,大家一起商议。”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宁和林婉儿四处奔走,拜访清平镇的药商和医者,阐述成立药材公会的好处。大部分人都表示赞同,但也有少数人持观望态度。

在一次众人齐聚的商讨会上,一位名叫赵福的药商提出疑问:“王掌柜,成立公会是好事,可谁来管理?如何保证公平公正?”

王宁早有准备,说道:“我们可以选举几位德高望重的人担任会长和理事,制定明确的章程和规则。关于公平公正,每一笔药材交易都记录在册,定期审查,大家相互监督。”

经过一番激烈讨论,众人终于达成共识,决定成立清平镇药材公会。王宁被推选为会长,负责起草公会章程。

在章程制定过程中,王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详细规定了药材的收购价格、质量标准、使用规范等。同时,还设立了救济基金,用于帮助受灾或贫困的百姓免费获得药材。

药材公会成立大会那天,清平镇热闹非凡,锣鼓喧天。王宁站在台上,宣读公会章程,台下掌声雷动。孙玉国的药铺在经过整顿后,也重新开张,新掌柜承诺遵守公会规则,与大家共同发展。

林婉儿看着热闹的场景,心中满是欣慰。她走到王宁身边,说道:“王掌柜,恭喜你实现了心愿,清平镇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王宁感激地看着林婉儿,“林姑娘,这一切都离不开你的帮助。如果没有你,我可能还深陷困境。”

林婉儿微微一笑,“我也该离开了,我还有自己的路要走。”

王宁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不舍,“林姑娘,一定要走吗?清平镇已经是你的家,我们都希望你留下。”

林婉儿摇了摇头,“我还有未完成的使命。不过,我会记住清平镇,记住你们的。”说完,她转身离去,背影渐渐消失在人群中。

王宁望着林婉儿离去的方向,久久伫立。此后,清平镇的药行在药材公会的管理下,井然有序。王宁和百草堂的名声越来越响亮,不仅为百姓治病,还时常免费发放药材,深受大家爱戴。

多年后,清平镇遭遇罕见旱灾,药材公会迅速行动,组织大家寻找水源,挖掘耐旱药材,帮助百姓度过难关。王宁的儿子也长大成人,继承了百草堂的衣钵,继续为清平镇的百姓服务。而关于王宁、林婉儿和清平镇药行的故事,也在民间口口相传,成为一段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