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刺桐港作为宋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当然也设立了市舶司管辖。
二三十丈长的大海船,摆满了港口,搬运工,游艇子,往返在船和陆地之间,干船坞的规模亦是当世之最。
熙熙攘攘的嘈杂声中,只穿着抹胸长裙、提着食盒的厨娘,四十度天气的高温中,也在风风火火叫卖‘拳头母’、‘土笋冻’之类本地美食小吃。
也有面线糊和拔霞供(肉食火锅)这样的正餐出售。
当然,大多数外来船员,几乎都是在游艇子那边买鱼类、虾蟹、贝类,然后回船上请厨娘煮制。
同时也有大量黑山羊,毛猪,鸡鸭鹅被运到大海船上,淡水,还有不可缺少的绿豆黄豆,生出的豆芽,就是海航之际不可缺少的时蔬了。
可以说,刺桐港桅杆如林,东南形胜,八闽潮涌,北连长三角,南接粤港澳,闽商带着德化白瓷、安溪茶叶乘风破浪,走向世界。
在这样的环境下,李宝的御营海军,押着数百重刑犯下船,顿时就引起了大半个港口的注意。
平日里只穿着抹胸的厨娘们,像是受到了某种惊吓,下意识地就捂住了胸口,连连后退。
市舶司的官员上下打量着流放的重刑犯们,也不由的头皮发麻,一拍巴掌,朝李宝勉强干笑一声:“我说,李都统,这都是什么人啊?光看他们的眼神,你说他们吃人我都信。”
这位市舶司官员,曾经还是李纲提携的太学进士,自然会说河南雅音。
只是用现在的话来说,难免会有些机车。
李宝第一次远航至此,没什么看不起口音不对的事,反而觉得有趣。
何况这个林孝渊本就是市舶司提举,在这样大的港口里,不贪不占,尤其是海外舶来的香料,价值高昂,却从来都是按照行情主持交易。
此前皇城司调查全国港口,唯独林孝渊没有任何问题,这也是李宝出发之前,去找武松要来的资料。
话说回来,李宝肯定隐瞒沙门岛重刑犯的过往,不然没人敢留。
尽管这些家伙都穿着黑红相间的棉布军服,还罩了一层皮甲,肩膀心口等要害部位都有额外加厚,只是没有携带任何兵器而已。
“这就是官家特赦的那支贼配军,林提举接到诏书了吧?”
李宝表现的很轻松:“这些人愿意将功赎罪,为官家去海外开疆扩土,下一站就是去嘉禾里(厦门岛),会在那边征召游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