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逸尘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这次的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将补泻手法巧妙地结合起来。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终于制定出了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案。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苏逸尘每日为夫人施针。他先用轻手法在一些穴位上补气血,然后再用重手法在另一些穴位上泻瘀滞。每一次施针,他都全神贯注,根据夫人的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手法和穴位。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夫人的病情终于有了明显的好转。她的身体逐渐恢复,能够下床走动了。富商感激涕零,拿出大量的金银财宝想要酬谢苏逸尘。
苏逸尘却婉拒了富商的好意,他说:“我行医只为救人性命,不为钱财。这些金银财宝,你还是拿去做些善事吧。”
离开富商家后,苏逸尘继续踏上了行医之路。他走过了无数的山川河流,去过许多偏远的村庄。每到一处,他都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们带去希望和温暖。
在一个偏远的山村,有一位年轻的母亲难产。村里的接生婆毫无办法,一家人急得团团转。苏逸尘赶到时,产妇已经昏迷不醒,情况十分危急。
他来不及多想,立刻洗手准备施针。他深知,此时既要用重手法刺激穴位,帮助产妇催生,又要时刻注意保护产妇的元气,以免她因体力不支而发生危险。
苏逸尘手法娴熟地施针,每一针都仿佛带着生命的力量。在他的努力下,产妇终于顺利产下一名男婴。听到婴儿响亮的哭声,整个村子都沸腾了。
村民们对苏逸尘感激不已,他们用最淳朴的方式表达着对他的敬意。有的村民送来自家种的粮食,有的送来亲手制作的布鞋。苏逸尘一一收下,他知道,这些礼物虽然简单,却饱含着村民们的深情厚谊。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逸尘的医术越来越精湛,他对针灸补泻手法的理解也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不仅能熟练地运用轻手法为补、重手法为泻的原则,还能根据不同的病症、不同的患者,灵活地调整手法和穴位,创造出了许多独特的治疗方法。
在他的影响下,清平镇也逐渐形成了一股崇尚医学的风气。许多年轻人都拜在他的门下,学习医术。苏逸尘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他们,教导他们要以救人为己任,用心去对待每一位患者。
多年后,苏逸尘已经成为了一代名医,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人们记住的,不仅仅是他那神奇的针灸医术,更是他那颗善良、仁爱的心。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轻手为补调元气,重手作泻祛病邪”这句古老谚语的深刻内涵,成为了百姓心中永远的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