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

本朝开国七八十年,战事也越来越少,几乎只在边境地区与外敌作战,想要功名马上取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偏偏三姐遇到了罕见的京城叛乱,既有武艺又熟悉地形,在百姓之中素有名望,最重要的事,主政京城的太子视其为“自己人”,她才能从一介白身,一跃而起获封骑都尉。

如今还只是贾府上下羡慕不已,等这消息传出去了,不知多少人也想学着三姐赶赴战场一步登天呢。

三姐一方面觉得人越多,对抗城外可能存在的十万叛军就越有把握;另一方面,她昨夜见到了太多死人,此时回想,悲天悯人的心肠倒占了上风,并不希望毫无作战能力和战斗经验的人去白白送死。

见到范易之后,这平日十分老成的少年孩子气地跑过来,“师父,我可算见到你了。”

“见到了,可放心了?”三姐一边同他去住处看看,一边笑问。

范易才觉得自己方才过于激动,收敛了兴奋的姿态,“昨日我们到了府里,一直在听外头的动静。后来鸳鸯姐姐来告诉我们师父你平安来了,我们才略宽心些。又知道你休息了,不便去打扰。直到中午才知道师父昨夜竟然那般惊险。”

“你听谁说的?贾府的仆役?他们传话一向喜欢夸张,别听人乱说。”

三姐随着范易来到他们一家客居的屋子里,见他们一家都平安康健,孩子们也没吓出是什么病来,屋舍中一应摆设俱全,也放心下来。

范易的父母见她来了,连忙让三姐坐了,又不住地感谢起来。三姐听得脸红,制止了他们,又道:“孩子们年纪还小,实在不适宜去前线,还是留在府里为好。”

范易的父亲范中良劝了几句,见她坚决拒绝,便自己求去,“先生别看我长得不壮实,昨夜杀贼时我也拿下了几个人。”

三姐明白他是想给妻儿挣一份前程,虽然刀剑无眼也想去搏一搏,抬眼一看范家其他人,即便有些忧心,可谁也没有反对的意思。她只好点头应下来,“待会我派人给你送一副甲胄和长刀来,明日一早随我去吧。”

范中良得了这个机会,多么高兴自不必说。三姐既然应承了他,又答应了甲胄,自然要说到做到,便径直去前院找贾琏。

一路上遇到的仆役婆子们,有机灵的已经开始叫她“都尉大人”了,即使现下局势艰难不知前途何在,三姐多少也露出了笑颜。

等到了外院,见到贾家一群男人,对她均以官职相称呼时,三姐心中的膨胀更是达到了顶峰。

她握着佩剑,竭力使自己语气平淡,“贾大人,贵府以军功离家,不知可有库存的甲胄,在下想商借几套武装亲卫。”

三姐自认为这话没有半点问题,但曾经高高在上俯视她的贾珍却听得神色变换,偏偏他又是族长,贾赦贾政等都等着他先说话。

“自然是有的,稍后我便派人送于都尉大人。”贾珍从喉咙里挤出这话,便站在一旁不发一言。

贾赦也道:“我仿佛记得府库中有旧年的铠甲,也是时时保养并未生锈,正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