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弟子这就走,您别生气。”
三姐赶紧赔罪,奈何师父不应,她也不敢再纠缠,离开时心内终究堵着气。
若是旁人心存世俗偏见,三姐还处之泰然,认为将来可以改变她们的想法;可碰见自己身边的人不理解自己的想法,还是不能与之论辩的长辈,心中的不平之气就难以疏解了。
同时她也清楚认识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真正能理解她的只是少数,或许这辈子也难以遇见一个。
送走计红胜之后,三姐照旧忙碌着,不过十日就听说薛家招徕了一位厉害的老农,尤其擅长观测天象,裁度播种收割的时机。同时,京城中另一家车行的掌柜死了儿子,抛售家产回了老家。
三姐这才意识到,这件事并没有她想象中那样简单。不仅将薛家牵扯了进来,更是太子在显露獠牙。
她只好找到宝钗解释此事,两人商议该如何行事。
这些日子薛家改换门庭,很是参与了不少京中的宴饮,宝钗对如今的局势也有所了解,“中宫之位空悬多年,近来圣上宠爱吴贵妃所出的三皇子,登州平乱三皇子人在京城却也分到了功劳,吴家亲近之人多方称颂三皇子,为其造势。太子虽然素有美名,可久居深宫,外家不比吴氏显赫,也不知将来如何。”
宝钗言下之意,太子面对如此强劲的竞争对手,或许有些忙乱,才如此着急地抓住机会,施展雷霆手段,招揽刚刚脱离商贾身份的新贵。
“何况我们前番进献农具,可是直接送到了太上皇的桌案上。”
三姐与宝钗面面相觑,到了如今这地步,尚且还觉得不可思议。
从龙之功虽好,可风险也大得很。太子与三皇子争夺之势初显,投入一人麾下,难免会遭到另一位的打击。
这种事历来只有做忠于当今的纯臣才能降低风险,可惜薛家、徐家、三姐,谁都没有这个资格。
“我会备一份厚礼,请妹妹转交王公公。”沉吟许久,宝钗下定了决心,此刻再摇摆不定也无用了。她看三姐似乎有些不愿,安慰道:“妹妹一向有大志,如今太子的赏识正是个机会。”
三姐性子太强,最厌恶有人逼迫她做事,何况太子弄出了人命,只怕三姐轻易无法接受。
“妹妹,只有你掌握了权势,才能做更多的事。”宝钗深深地看着她,“咱们完全没有反抗的余地。”
三姐点头,咬着牙,挤出几个字,“你说得对。”
离开薛家后,三姐又去了那家车行的原址,工人们正将拆毁的木工用具一样样搬出来,一群人忙着打扫清洗各处,几乎没人注意到三姐信步走进了店里。
“方先生,你怎么到这儿来了?”
三姐循声转头看去,卢子康系着襻膊,正惊喜地朝她走来。
“卢掌柜?这处是你新置的产业么?”
“是啊,听说原本的掌柜家里出了事,慌忙就要卖了铺子,可巧我先得了消息,赶紧出手买下了。”卢子康说着,发觉三姐脸色苍白,神情也有些恍惚,不禁问道:“方先生身体不适吗?还是赶紧回家歇着吧。”
三姐方才听到卢子康那声‘是’,只感到脑海中有如重锤砸下,一时头晕目眩,卢子康分明在她眼前说话,声音却似乎远在天边,她迷迷糊糊地应了一声,握紧了手中长剑,跌跌撞撞地往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