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不肯起来,低着头说:“儿媳不敢自辩,出了这么大的事,原是我不察之过。儿媳原亲抄《法华经》三十三遍,为林丫头求得上天垂怜。”
这句“不察之过”像一把野火,烧得王熙凤避无可避,备受煎熬。
“我受了这管家的重任,却没有尽职尽责,以致家宅不宁。不如免了我的职,还是叫珠大嫂子来管家吧。”王熙凤说着,不停拭泪。
王熙凤的嫂子李纨在旁边站着,也受了池鱼之殃。她立刻跪下来说道:“万万不可,我哪能担得起呢?”
老太太看着下面跪着的三个人,有的是她的儿媳,有的是她的孙媳,竟然也生出一声有心无力的感叹来。
“宝玉,扶你母亲起来吧,”老太太在炕上坐下来,说,“再不起来便是跟我这个老婆子见怪了。”
王夫人这才站起来,王熙凤和李纨也跟着站起来,三个人你看我我看你,都不说话。
黛玉这才开口:“俗话说:不哑不聋不做家翁,那三四口人的小人家还出错呢,何况我们这样的一大家子。舅母和嫂子们每日大事小事忙得昏头转向,哪里想到会被小人钻了空子?”
王熙凤痛定思痛,说道:“那两个畜生,险些害了老太太和林丫头,我这就叫小厮们把人捆了送到县衙去,治他们的罪!”
老太太不肯叫家丑外扬,说道:“原该如此,可究竟不该让外人看笑话。姨太太和薛家兄妹都是亲戚,倒是无妨。若是真闹到官府去,这些丑事就要在街头巷尾传开了。到时候不说他们黑心烂肺,倒说咱们这样的人家不会教导子侄。”
黛玉见王熙凤听了这话隐隐松了一口气,便知道贾菱、贾菖为了这份采买的差事没少给这位琏二奶奶上供,要真闹到官府去,还不知道供出什么来呢。
好一招以退为进,王熙凤不愧是从十八岁就开始管家的少奶奶,比前世的自己不知道厉害到哪里去了,黛玉心里佩服。
“那就送到老家去,”王熙凤把早就想好的办法倒出来,“叫他们两个日日对着祖坟,洒扫上香,修葺烧纸,也叫祖宗有灵,感化这两个小畜生。”
老太太默许了王熙凤的办法,气也消了一大半,对站在一边的大丫鬟鸳鸯说:“往后你多帮衬凤丫头,她有照管不到的地方,你多提点她。真不知道我走以后,还能谁能护住我的两个玉儿。”
黛玉一时情不自禁,流下泪来。
世界上对自己最真心的只剩下老太太和宝玉了,前一世老太太到死也放不下自己,这一世,黛玉决心要多陪陪老太太,不再把一颗心都放到宝玉一个人身上。
黛玉忙说:“老祖宗,您别担心,我进来身体好些了。”
老太太听了黛玉的话才有些喜色,立刻让鸳鸯差小丫鬟给薛家兄妹送礼去。
“这次多亏薛虹这孩子,不然我们都还被蒙在鼓里呢。”
王熙凤看老太太有了喜色,知道这一关算是过了,心里很感激黛玉没有火上浇油,反倒帮忙解围,于是拍拍黛玉的肩膀,说:“林丫头该多去我房里坐坐,我事忙,总想找个机会疼疼你。”
宝玉给黛玉使了个眼色,两个人一起向老太太告辞,出了荣禧堂。
作者有话要说:改文中555